不识高低

不识高低的意思、不识高低怎么读

成语名字

不识高低

成语发音

bù shí gāo dī

成语含义

指人不分辨事物的优劣高下,缺乏判断力和眼光。

成语解释

不识高低是指一个人无法辨别事物的优劣,无法分辨事物的高低价值。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缺乏判断力和眼光,对事物的价值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不懂得分辨事物的优劣,或者形容一个人缺乏眼光、判断力。

成语起源

不识高低这个成语*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君子之于天下也,不识高下,无以为君子矣。”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君子不能看重身份地位,而应该看重品德和才能。后来,不识高低就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判断力。

成语结构

不识高低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不”表示否定,“识”表示认识,“高低”表示事物的优劣高下。

词语例句

1. 他对艺术完全不感兴趣,真是不识高低。

2. 这个人在选择朋友上不识高低,总是和一些不靠谱的人交往。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不识高低”与一个人站在山上无法区分山的高低联系起来,表示一个人无法分辨事物的优劣高下。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判断力、眼光相关的成语,如“目光短浅”、“见微知著”等。

成语造句

1. 他不识高低,常常把不好的东西当成好的。

2. 她对时尚完全不懂,真是不识高低。

3. 他在选择大学时完全不识高低,选了一个非常差的学校。

4. 这个公司的招聘标准太低了,不识高低。

5. 成年人:他对艺术品的价值一窍不通,真是不识高低。

带不识高低字词语

带不识高低字成语

不识高低


上一字:不知高低
下一字:不阴不阳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