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发聋振聩
成语发音
fā lóng zhèn kuì
成语含义
形容声音极大,震动耳聋。
成语解释
指声音如此之大,能使人的耳膜受到震动,甚至导致耳聋。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声音巨大,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震惊的场景。
成语起源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当时,齐国国君僖公在被围困时,周围的敌人发出巨大的战鼓声,声音震动了天地,使得僖公的军队士气大振,*终成功解围。从此,人们用“发聋振聩”来形容声音极大,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震惊。
成语结构
动词+动词+动词
词语例句
1. 这场演唱会的音乐声发聋振聩,让人沉浸其中。
2. 火车经过时发出的鸣笛声发聋振聩,让人不寒而栗。
记忆技巧
可以将“发聋振聩”拆分为“发聋”和“振聩”两个词,分别表示声音大到能导致耳聋和震动耳膜。可以通过将这两个词和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震耳欲聋”、“声泪俱下”等,来提升自己的中文水平。
成语造句
1. 教室里的闹钟响得发聋振聩,同学们都被吵醒了。
2. 音乐会上,乐队演奏的乐曲声发聋振聩,观众们热烈鼓掌。
3. 战场上的炮声发聋振聩,让士兵们胆寒心惊。
4. 演讲者的演讲声音发聋振聩,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
带发聋振聩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