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哭哭啼啼
成语发音
kū kū tí tí
成语含义
形容人哭得很伤心或很厉害。
成语解释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哭得非常伤心或非常厉害,通常表示情感激烈或者痛苦不堪。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失去亲人、受到背叛、遭受重大挫折等情况下的悲痛和痛苦。
成语起源
《魏书·李冯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李冯哭哭啼啼,见者皆笑。”这是唐代李冯在朝廷中哭泣的故事。李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官员,但是他因为意见不合被贬到了边远地区。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冤屈,于是在朝廷中哭泣。人们看到他这样,不但没有同情,反而嘲笑他。从此以后,人们用“哭哭啼啼”来形容一个人哭得很伤心或很厉害。
成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动词
词语例句
1. 他失去了亲人,整天哭哭啼啼的。
2. 她被辞退后,整天哭哭啼啼地不停地责怪自己。
3. 孩子摔倒了,开始哭哭啼啼地大声哭泣。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哭哭啼啼”与一个人在失去重要东西或经历痛苦时的情景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感和痛苦相关的成语,如“伤心欲绝”、“泪如雨下”等。
成语造句
1. 昨天,我的小狗走丢了,我哭哭啼啼地找了一整天。
2. 考试没考好,我哭哭啼啼地告诉爸妈,他们很失望。
3. 我*好的朋友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了,我哭哭啼啼地送她去机场。
带哭哭啼啼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