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死无葬身之地
成语发音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成语含义
指没有地方可以安葬尸体,形容罪大恶极,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
成语解释
成语“死无葬身之地”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形容罪恶深重、罪无可恕,无论到哪里都没有人愿意给他安葬的地方。这个成语表达了对恶人的极度鄙视和唾弃。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坏人恶劣行为极端,罪无可恕,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的情况。
成语起源
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淮阴侯刘邦的一位心腹贾人,为了迎合刘邦的心意,残忍地杀害了一位善良的老人。这个恶行被暴露后,淮阴侯对贾人极为愤怒,决定将其处死。然而,贾人的罪恶行径如此之恶劣,以至于连死后安葬的地方都没有,*终成为了“死无葬身之地”。
成语结构
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短语。
词语例句
1. 这个罪犯犯下了如此恶劣的罪行,真是死无葬身之地。
2. 他的行为已经到了罪大恶极的地步,不配有死无葬身之地。
3. 这个恶棍伤害了那么多人,死后应该是死无葬身之地。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恶人犯下了极恶的罪行,*终没有人愿意给他安葬的地方,形成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场景。
成语延伸
了解其他与“死无葬身之地”相关的成语,如“罪大恶极”、“罪不容诛”等,可以帮助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成语造句
1. 他做了很多坏事,真是个坏人,应该死无葬身之地。
2. 那个恶棍伤害了很多人,没有人愿意给他找个葬身之地。
3. 他犯下了如此罪大恶极的罪行,注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带死无葬身之地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