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惊弦之鸟
成语发音
jīng xián zhī niǎo
成语含义
指因受到惊吓而飞起的鸟儿,比喻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和警觉。
成语解释
惊弦之鸟是由“惊”,“弦”,“之”,“鸟”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惊”表示惊吓,“弦”指琴弦,“之”是连词,“鸟”表示鸟儿。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受到惊吓而飞起的鸟儿。它比喻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和警觉,形容人的反应敏捷,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使用场景
惊弦之鸟常用于形容人的反应迅速敏捷,警觉性高。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或者形容某人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成语起源
惊弦之鸟的故事起源于《汉书·霍光传》。霍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被称为“汉武帝的股肱之臣”。霍光年轻时喜欢弹琴,他的琴艺非常高超。有一次,他正在弹奏一曲《白鹿原》时,突然有只鸟因为受到琴声的惊吓而飞起,霍光的琴声让鸟儿感到了惊吓。后来,人们用“惊弦之鸟”来形容对外界环境敏感的人。
成语结构
A + B + C + D
词语例句
1. 他是一个惊弦之鸟,对任何突发事件都能迅速做出反应。
2. 她的警觉性很高,就像一只惊弦之鸟一样,对周围的变化非常敏感。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与其含义进行联想,惊弦之鸟可以联想到鸟儿受到琴声惊吓而飞起的场景,从而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成语延伸
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警惕如临大敌”、“如履薄冰”等,可以帮助扩展对于对外界环境敏感和警觉性的理解。
成语造句
1. 小明看到老师突然走进教室,像惊弦之鸟一样迅速站起来。
2. 他的反应非常敏捷,就像一只惊弦之鸟一样,对周围的变化都能迅速察觉到。
3. 她对考试的紧张程度非常高,每次考试前都像一只惊弦之鸟一样,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带惊弦之鸟字词语
带惊弦之鸟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