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意思解释

美术教育(art education),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和提高美术创作能力和文化修养、审美意识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术教育指普及美术知识,进行艺术熏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一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机构的宣传工作等多种形式,其中,中小学美术课的开设是美术普及工作的重要环节,社会上各种宣传活动(美术展览、电视、广播、群众美术活动等)是重要手段。狭义的美术教育指专门的美术职业教学,即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和专业训练,培养和造就有相当文化修养和创作能力的美术人才。包括学校教学和个人传授等形式。

沿革

专业美术教育最初均以师徒授艺的方式进行,即通过个人艺术经验的讲授和创作实践的示范,给学生以熏陶和影响,使之逐步熟悉和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这种教育形式,在15世纪以前的欧洲和中国近代以前是培养美术人才的主要手段,现在也依旧作为美术教育的一种方式。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意大利出现了短期的、有培训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如达·芬奇学院(1498)。之后在1562年,画家兼美术史家G.瓦萨里倡议,意大利创办了佛罗伦萨绘画学院,以讲授美术技法和展览作品为办学目的。1648年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成立,定期举办沙龙(展览)活动,并制定了严格的艺术规范;1671年又成立皇家建筑学会(后改为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793年同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合并,开设素描、油画、雕塑、建筑、版画等课程,学生经过考试后择优录取,自此正规的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开始形成。18世纪下半叶,欧洲新古典主义兴起,受到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支持,影响所及,使为数众多的美术学院纷纷出现于欧、美各国,成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重要机构,领导欧美的美术创作潮流。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以及后起的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学院派美术教育受到冲击,其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思潮进一步动摇着传统的美术教育体系,但作为正规的美术教育机构,迄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很重视美术事业,视美术为重要的辅政工具。早在周代宫廷中就有专职画工。汉代更在秘阁、鸿都学等机构中集中了大批美术人才。至唐代,应征入宫的画工、画家多达3万人以上。五代时,西蜀孟昶于935年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皇家画院。943年,南唐李璟仿照西蜀成立宫廷画院。这类画院的成立,主要是满足统治阶级的艺术需要,集中的都是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画工和画家,因此画院的职能也就不表现在美术教育上。直到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于960年设立翰林图画院,推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录取和培养画家,开设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科,按画家成绩分赐不同身职(待诏、祗候、应奉、学生、进士出身等);画院同时兼有创作、教学、研究和鉴藏等职能,从此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美术教育机构,并延续了300余年。元、明、清三代,虽然还设有画局(元代)、画院(明代)和供奉画院及如意馆(清代),但三代宫廷画家都属直接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创作人员,已不再发挥宋代画院的美术教育作用。

辛亥革命前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1902年清政府参照日本学制颁行学堂章程,办了许多学堂,并在学堂中开设美术科(如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北洋师范学堂等),聘请外籍教师讲授油画课,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继之,一些艺术青年筹办各种美术学校,使中国的美术教育在比较广泛的领域内发展起来,主要有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主办人刘海粟)、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18,1934年改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改为中央美术学院)、杭州国立艺术院(1928,1929年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主办人林风眠),南京中央大学于1928年开设艺术教育科(主持人徐悲鸿、吕斯百等)。除美术学校外,一些从欧、美和日本学习后回国的人还兴办了各种美术社团和艺术讲习所,这些美术学校和美术社团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鲁迅在介绍国外进步美术、培养美术新生力量、推动新兴版画运动过程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后,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在广泛进行美术普及工作的同时,创办了多所正规的美术学校,如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后改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改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这些院校有的还办有附属中学,进行中级美术教育。一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艺术学院设有美术系(专业)。

美术学院或美术专业在教学上一般包括美术基础课教学和创作课教学两大部分,录取和成绩考核都有较严格的规定,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扎实、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作能力。中国各美术院校和美术专业已成为向社会输送美术人才的重要机构,不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同时还通过招收留学生,为国外培养美术专门人才。

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社会群众性的美术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美术展览、环境艺术、影视事业和出版工作等),广泛普及美术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已成为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如美国广泛利用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进行普及艺术教育工作,这些艺术单位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并成立艺术教育部,加强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中国的美术馆和美术家协会、各地方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在普及美术教育、开展群众性美术活动和培养人才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专门美术学校的教育,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上均有相应的调整。西方国家受工业社会的影响,实用美术(诸如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环境艺术、应用版画等)的教学占了很大比重。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设计艺术、环境与建筑艺术在20世纪末得到特殊发展。美术学校除了培养自由创作的专业美术家和师资力量外,实用美术人才的培养也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致使教学内容扩大,不再局限于以往一般的素描、人体、静物等造型能力的训练,而是扩展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如瑞士洛桑州立美术与实用艺术学校的教学宗旨是“给学生以艺术训练,使学生将来能从事艺术职业、艺术教育以及与造型艺术有关的信息传递工作”,学校设三个系:美术系、一般艺术系和实用美术系。实用美术系的课程中产品设计占总学时的40%强。这种加强多种能力培养、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的教学思想,在世界各国也都开始受到重视。③基于美术自身的特点,美术教育的特殊性越来越得到强调,即将美术教育看成是对受教育者艺术个性的启发和培养的过程。对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不作硬性的规定,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循个人的艺术气质和审美爱好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教育的任务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保证每个人的艺术才能得到发挥和健康发展。在西方各国,计算机艺术和各种反传统的后现代艺术成为学生新的选择,架上绘画和雕塑受到冲击,其得失则众说不一。

带美术教育字词语

带美术教育字成语


上一字:梵蒂冈博物馆
下一字:书画同源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