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才意思解释

吕才(600?~665),中国唐代学者、音乐家。博州清平(今山东临清东南)人。曾任太常博士、太常丞等职。官终太子司更大夫。精于乐律、能作曲编舞,并善弹琴。

贞观三年(629),太宗令祖孝孙重定乐律,祖孝孙与白明达等互相质难,不能解决。太宗令侍臣遍访能者,中书令温彦博推荐吕才,说他聪明多能,尤长于声乐。侍中王圭和魏徵也盛称吕才学术之妙,说他做了12支尺八,发音与十二律管各自谐调。这说明他在音律方面有很高的修养。贞观六年,“太宗行幸庆善宫,宴从臣于渭水之滨,赋诗十韵”,任起居郎的吕才为之作曲,“被之管弦,名为《功成庆善乐》之曲”,并把它编成八佾之舞,称为《九功舞》。“国有大庆,与《七德》之舞皆奏于庭”。贞观七年,太宗制定《秦王破阵乐》的舞图,“令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人,被甲执戟而习之”。这个舞共3遍,每遍有4个阵容,有往来击刺之象,以应歌节,此舞后改称为《七德舞》。《九功舞》与《七德舞》是初唐雅乐三大舞中的两部。高宗永徽六年(655),“太常丞吕才造琴歌《白雪》等曲,上制歌辞十六首,编入乐府”(均见《旧唐书·音乐志》)。明代朱权在所编琴谱集《神奇秘谱》的琴曲《阳春》题解中,也说此曲在唐高宗时由吕才加以修订。

除音乐外,吕才还善阴阳方技、天文历算、历史舆地等学,著有《阴阳书》、《隋记》等。《旧唐书》、《新唐书》均有记载。

带吕才字词语

带吕才字成语


上一字:陈康士
下一字:祖孝孙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