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化意思解释
青年社会化(socialization of youth),青年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即青年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青年形成为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学会对生存于其间的社会环境给予合适的、稳定的反应。
青年社会化贯穿于整个青年时期,涉及青年生活的所有方面。其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①确定生活目标。即通常讲的人生观,是青年对人生意义、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格局总体认识的一种观念形态。②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青年能否成功地扮演各类社会角色,关键要通过自身的社会化逐渐习得。角色学习过程应当包含基本生活技能的学习和专门技能的发展,以及同时出现的对角色的理解。③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个性又称人格,是个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三种因素统一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社会事物独特的、稳定的情绪类别和行为风格,是青年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青年需要接受外在的社会启迪教化,要使普遍教育的内容通过个性化的形式表现出来。青年社会化的基本特征是青年在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能动地、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社会教化,不仅是受教育的对象,也是能动的主体,对社会起着改造的作用。
青年的不同时期,接受社会化的内容、方式以及反作用于社会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呈现出由浅入深、持续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①青年前期社会化,即14~17岁的社会化。主要特征是:自觉地选择社会化的目标与方向;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却又对自我充满着迷茫与矛盾。这一时期青年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②青年中期社会化,即18~22岁,是青年社会化的紧迫、困难时期。这一时期青年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跨入社会的意义,社会意识的发展,对社会批判的展开,出路和职业的选择,恋爱及婚姻。这一时期的社会化过程呈现出较复杂的情况,一方面要使自我确立,自我形成,也就是人格的个人化;另一方面,要成为对工作、社会以及家庭负有责任的人,也就是人格的社会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将社会化和个人化两个对立的过程辩证地统一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任务,主要在于加强角色学习,建立并塑造健康人格。③青年后期社会化,即23~28岁,是青年社会化的成熟与发展期。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已掌握一般的社会生产、生活与人际交往知识,理想、职业、生活逐步稳定,对于人一生将遇到的各种社会角色有了一定认识。社会化的目标是不断完善与丰富自己,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以创新为特征的继续社会化和以反向社会化为特征的再社会化。
青年社会化不能自然地实现,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如:①社会控制。通过社会控制,可以使人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建立起一种人工秩序以规范人的行为,并使下一代人延续上一代人的道德习惯。这能帮助青年实现与社会主导文化的融合。②内化人类共享的价值体系。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价值观念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大致相同的意义与作用,即具有共享性。继承人类进步的共享价值体系并将其内化,是当代青年社会化的趋势。③接受传统文化。优秀文化传统对青年社会化的导向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带青年社会化字词语
带青年社会化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