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文学意思解释
怒族文学(Nu literature),中国怒族民众创作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民间流传下来的口头文学作品带较多的原始气息,其中创世神话、族源传说和风俗歌谣很有特色。
怒族的创世神话以丰富的想象对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起源作出生动的解释。如《高山和平地的由来》讲述很古老的时候,天神派7个男子造天,9个男子造地。造天的男子很勤快,造出九层天;造地的男子有点懒,造出七层地。《雨水变人》讲述人是天神的眼泪(雨水)所变,怒族就是天神眼泪“闷有西”(男)和“闷有娣”(女)所繁衍的后代。洪水神话多为“洪水泛滥”与“兄妹婚”神话的组合,有《腊普与亚妞》、《阿铁与伊娃》等。
怒族保留着较多的图腾崇拜遗迹,也流传着较多的带图腾崇拜性质的族源传说。蜂氏族传说讲述:远古时天降群蜂,蜂与蛇婚配,生下怒族女始祖茂英充(一说蜂直接变)。茂英充长大后又分别与虎、鹿、麂、熊、鼠、鸟婚配,其后代分别繁衍为各氏族。蛇氏族传说讲述:古代一条巨蛇变成小青虫向一位少女求婚,少女许诺它如果能变成人就和它成亲。结果小青虫变成英俊少年,俩人结为夫妻,所生子女即为蛇氏族。
怒族人沿怒江而居,并相传祖先来自海边,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龙女的故事。故事中龙女往往与孤儿相配偶,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爱情的理想。如《孤儿的故事》说一个孤儿钓到一条小鱼带回家养,从此孤儿每天回家桌上总摆满饭菜,原来这是变成小鱼的龙女做的。俩人结婚后,老妖婆挑唆龙女回到龙宫,孤儿赶赴龙宫,经过种种考验才得以与龙女团聚。另外一些关于孤儿的故事更多地打上社会的烙印,如流传较广的《谷玛楚与吴地布》是孤儿谷玛楚与富家女吴地布的爱情悲剧。 怒江大峡谷原始森林密布,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流传不少动植物故事,它们大多以幻想的手法表现动植物的某些特点,也表现人们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如《黑熊的下巴为什么有块白点》讲述:一对老夫妇请一只黑熊来照看小孩,小孩长大后黑熊要工钱,贫穷的妇人就把自己颈上的一串白珠子给黑熊,黑熊把它挂在下巴上,从此黑熊下巴就有了白点。
怒族人狩猎前后、农耕生产各个环节以及年节、婚嫁、丧葬等都要举行仪式或活动,吟唱祭祀歌或风俗歌。《猎神歌》是猎手们捕猎后赞颂女性猎神(兽灵“呷叭”)的祭祀歌。全诗1 000多行,描绘她的形象、习性、行踪等。由一位猎手领唱,其余人跟着合唱。《婚礼歌》在婚礼上由歌手对唱,全诗3 500多行,由创世、谈情、牧羊、剪毛、织毯、迎亲等部分组成。
怒族作家文学是在1949年以后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比较活跃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有彭兆清、李卫才、叶世富、宝山屹、李绍恩、罗沙益等。199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彭兆清的《诅咒崖》,这是怒族作家的第一部小说集。
带怒族文学字词语
带怒族文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