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文学运动意思解释
实验文学运动,20世纪30年代缅甸文坛上发生的一场改革文风的运动。因作者们本着探索时代喜好的想法进行创作实践,故名。
此前缅甸文坛流行的主要是韵律严谨的古体诗歌和由外国小说改写的小说,追求辞藻,矫揉造作,不重视反映现实生活。在仰光大学缅文教授吴佩貌丁的鼓励倡导下,年轻师生们崇尚蒲甘碑铭清晰简练的文风,受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及中、印现代文学的影响,希望改变文学创作现状,在爱国反帝运动的影响下进行创作,形成了这一运动。小说注意写实,有感而发;诗歌多采用更加灵活的自由体,不再一味追求辞藻华丽、格律工整;剧作不再运用成段的诗文而用生动的大众化对白。他们作品的共同特点是:言简意赅,清新朴实,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浪漫色彩。随着缅甸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1936年以后他们作品中反帝爱国的内容也逐渐增多。
这一运动持续了10年左右,直至40年代初日本法西斯侵入东南亚时中断。但它对缅甸文坛影响颇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缅甸文学又在这一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一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德班貌瓦、佐基和敏杜温。他们三人被誉为“实验文学三杰”。代表作短篇小说有德班貌瓦的貌鲁埃系列小说;佐基的讽刺逃避劳动懒汉的《他的妻》,赞扬爱国思想的《蒲甘集市》;敏杜温的描写孩子天真无邪、谴责社会权势的《昂大伯骗人》,暴露官场交往虚伪的《扎耳朵眼仪式》等。作品主要集中于《实验文学三人集》(短篇小说集,1955)中。德班貌瓦的语句凝练,诙谐尖刻。佐基的语调铿锵,充满激情,诗集有《金色的缅桂花》、《水浮莲》、《古代蒲甘与其他》等。敏杜温的诗句韵调优美婉转曲折,诗集有《胜利花》、《茵雅湖上的艄公》、《写给貌奎们的诗》(儿歌集)。文学评论方面代表作结集出版的有德班貌瓦的《文学与文化》,佐基的《评德钦哥都迈》(1955,获缅甸文学宫杂文奖)和《文学序论与文学剖析》,佐基与敏杜温的《文学世界》等。
带实验文学运动字词语
带实验文学运动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