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记随笔文学意思解释
日本日记随笔文学,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奈良时期(8~9世纪),贵族们使用汉文写日记,这类日记属于实用性质。日记作为文学作品,繁荣于平安时期。最早出现的是纪贯之写的《土佐日记》 (935)。作品表达了饱尝忧患的老年人的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语言平易洒脱,带有幽默感,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藤原道纲母的《蜻蛉日记》 (974)。“蜻蛉”这个词是“浮生”的意思。作者所以称为道纲母,是因为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不传其名,而借用其子藤原道纲来称呼。作者是大贵族藤原兼家的众多妻子之一,是有名的女歌人。这部作品共 3卷,记录了她与兼家结婚后20年间的生活,倾诉了作为一名贵族妇女在一夫多妻制下精神上的痛苦。除此之外,平安时期的贵族妇女还写过许多日记文学。11世纪初期出现的《和泉式部日记》,也是一部用第三人称写的作品,叙述作者与一条天皇的皇子敦道亲王的爱情生活。作者以 110首爱情赠答歌为中心,倾诉了她的感情奔放、无所顾忌的恋爱心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平安贵族妇女的精神面貌。
与《和泉式部日记》大致同时,还出现了《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所写的《紫式部日记》。这部作品记录了作者作为一条天皇皇后、藤原道长的女儿彰子的侍从女官时的宫中生活。作者一方面描写了宫中和大贵族道长一族的豪华生活,同时又对这种生活感到怀疑,表现作者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
11世纪中叶,出现了菅原孝标女所写的《更级日记》。这部作品没有连贯性,写这个贵族妇女年轻时期的种种冥想和老年时期的宗教生活。作品带有宗教色彩,反映了处于没落时期的贵族阶级空虚不安的精神世界。
日本的随笔文学和日记文学有相似之点,不过它不受日记那种系日系年形式的拘束,内容广泛。它包括纪行和日记式的文章,也包括对自然、人生、社会各方面的观察、记录与评论,以及记载考证、研究的成果。随笔文学是日本文学中与诗歌、说话、戏剧等相匹敌的一种形式。
随笔文学也是在平安时期繁荣起来的,最初代表作品是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作品记录作者任女官时的生活、见闻和对人事、自然的感想与评论,处处显示了她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与非凡的纤细的感觉,以及作者驾驭语言的才能。另一有名的随笔集是平安末期鸭长明写的《方丈记》。作品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从慨叹世事多艰出发,记述了平氏统治时期的天灾、人事之变(如安元年间的大火、元历大地震、养和年间的大饥馑、福原迁都等),后一部分叙述了作者的家系、出家隐居后的清贫生活。《方丈记》的文体是和汉混淆体,文笔生动。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有名的随笔集《徒然草》。由于这部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刚劲,描写生动精确,长期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中的佳作。
江户时期,随笔作家辈出,形态纷繁,内容有社会记录、考证、类纂和小故事的集录等,大多偏重于给读者以知识。由于印刷术的发达和其他原因,作品的数量也随之增长。
日本古典文学中日记、随笔文学的基本特点在于记录个人生活和作者的感怀。这种文学体裁成为日本民族文学特色之一,它对日本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日本近代和现代文学中的“私小说”与日记、随笔文学的基本精神有一脉相承之处。
带日本日记随笔文学字词语
带日本日记随笔文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