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科意思解释
-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昆虫纲 Insecta
- 目:鞘翅目 Coleoptera
隐翅虫科(汉语拼音:yinchichonɡ ke;英语:Staphylinidae; rove beetle),昆虫纲鞘翅目的一科。统称隐翅虫。鞘翅极短,腹部大部外露,少数鞘长,覆盖整个腹部,虫体狭长,两侧平行。
体长0.5~50毫米(一般1~20毫米),多为狭长形,但有时也可能为长圆形或近卵圆形,强烈隆凸至平扁形,体表光滑或被直立或卧毛。触角多为丝状,有时向端部逐渐扩粗,少数情况形成明显端锤,第1节多延长,有10节触角但并不常见;着生点多露出。一般情况前胸背板侧边完整,背腹缝有时不明显或缺失。前足基节多少突起,相互靠近可邻接,基腹连片露出或隐藏式;基节窝后一般开口窄,有时很宽,极少数封闭,内侧关闭情况多变化,鞘翅一般多极短,平截,露出3节或更多腹节背板;个别时候完整或只露出1或2节。后翅有次生关节点。跗节多为5-5-5,有时为2-2-2或3-3-3,或者为不同的异跗节式。腹部一般可以背腹弯曲运动,有6或7节可见腹板,前一或两腹节背板膜质。雄器一般无分离的基片,侧叶附着在中央体上。
幼虫多变,常狭窄、延长,多数种类的头盖缝干发达,上唇有时融合在头壳上,单眼数目不固定,1~6个或缺。上颚多为镰刀形,无臼齿和臼叶,端末的变化可以是具几个齿,具多个齿或近端具刺状假臼齿。下颚合颚叶不分裂,多为镰刀形,或斜截。它有时也呈三叶状,分节,或指状或极度退化。口器腹面的部分有时内缩。咽缝有时会合在一起,舌有时狭长。尾须1或3节或缺失。
此科昆虫性活泼,跑动迅速,善飞翔,如遇惊扰立即逃逸。一些种类常有夜间飞集灯光的习性。很多种类生活在海滨与水边湿地,常潜伏在枯枝落叶、树皮或朽木下,有的居住在鸟类和啮齿动物的巢穴里。有300余种在蚁巢中与蚁共栖,还有的在大黄蜂与胡蜂巢中生活,捕食它们的幼虫和蛹。
此科包括近1,500个属45,000余种,分归在近20个亚科中。中国记载1,200余种。隐翅虫科极为广布,发生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中。但最常见的是落叶层中,特别是潮湿环境的落叶层中。该科的种类食性复杂,多数隐翅虫是捕食者,有些取食真菌孢子、菌丝或藻类,也有许多种类生活在蚂蚁或白蚁的巢穴中,还有的食腐败的植物与腐烂的动物或取食粪肥,少数类群营昆虫寄生生活。毒隐翅虫属的个体破碎后,虫体液与人的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如中国长江以南较为常见的黄胸青腰隐翅虫,俗称疯蚂蚁,即是毒隐翅虫属的一种。
- 目:鞘翅目 Coleoptera
- 纲:昆虫纲 Insecta
-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带隐翅虫科字词语
带隐翅虫科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