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甲科意思解释
-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昆虫纲 Insecta
- 目:鞘翅目 Coleoptera
步甲科(汉语拼音:bujiɑ ke;英语:Carabidae; ground beetle),昆虫纲鞘翅目肉食亚目的一科。又称步行虫科。通称步甲、步行虫。头部唇基狭于触角窝间距,适于爬行,故有此名。世界已知约2.6万种,中国已记载1,750种以上。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0毫米,一般中等大小,色泽幽暗,多为黑色、褐色,常带金属光泽,少数色鲜艳,有黄色花斑;体表光洁或被疏毛,有不同形状的微细刻纹。前口式,头部一般比前胸背板稍狭,上颚基部外侧有凹槽,复眼突出,洞居类群复眼常退化或消失。前胸背板接近方形,宽过于长,少数类群狭长呈筒形。前、中胸之间活动自如,中、后胸各有翅1对,同一种后翅常有长翅和短翅2型。鞘翅长度一般盖过腹末端。此科容易与虎甲科和伪步甲科混淆。但是虎甲科唇基的宽度大于触角窝之间距,幼虫腹部第5节背面有钩;而伪步甲科的区别是:伪步甲科的后足跗节只有4节,幼虫第9腹节无尾叉。
生活习性
成虫不善飞翔,地栖性,多在地表活动,行动敏捷,或在土中挖掘隧道,喜潮湿土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白天一般隐藏于木下、落叶层、树皮下、苔藓下或洞穴中;有趋光性和假死现象。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于植株上活动的种类较多。成虫、幼虫多以蚯蚓、钉螺、蜘蛛等小昆虫以及软体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只取食动物的排泄物和腐殖质。生活史比较长,一般1~2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幼虫过冬。卵一般单产在土中。幼虫有3龄,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化蛹。
分类
世界各国一般都分为8个亚科,中国有Cicindelinae、Paussinae、Omophroninae、Carabinae、Brachinae 5个亚科。
主要种类有中华广肩步行虫、赤胸步甲、毛青步甲、黄缘步甲、短鞘步甲、艳大步甲、中华通缘步甲和绿光通缘步甲等。
意义
步甲科种的分布极广,各类群间的分化比较明显,是研究动物地理的理想对象。此外,步甲大多为捕食性,在自然界生物平衡及消灭害虫方面起着一定作用。中国的金星步甲大量捕食鳞翅目幼虫,是黏虫等害虫的重要天敌。20世纪初,美国曾从欧洲输入一种步甲,以防治自该地区引入的毒蛾科害虫。但在另一方面,步甲也有可能成为危险的害虫,例如,在饲养柞蚕的地区,它们大量捕食柞蚕幼虫和蛹,欧洲的距步甲是该地区玉米幼苗的著名害虫;毛婪步甲和谷婪步甲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严重危害谷类作物。又如中华广肩步行虫既是鳞翅目害虫的天敌,又是柞蚕的敌害。
- 目:鞘翅目 Coleoptera
- 纲:昆虫纲 Insecta
-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带步甲科字词语
带步甲科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