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意思解释

三角帆蚌(拼音:sān jiǎo fān bàng),(英语:Hyriopsis Cumingii),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科的一种。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及其周围的水域。贝壳大而扁平、背后缘向上扩展形成一大三角帆形翼,外形呈三角形。贝壳最长可达240毫米,壳质坚实厚重,壳面黄褐色,后背脊有数条斜行粗肋;壳内珍珠层银白或粉红,厚而有光泽;铰合部发达。雌雄异体,4~8月繁殖,雌蚌怀卵量20~40万粒。卵在雌蚌外鳃腔中发育,水温近20℃时经30~45天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雌蚌体外,以鞭毛丝和壳钩附于鲢、鳙、鲤、鳑鲏等鱼鳍上寄生;约6~12天发育成幼蚌,脱离鱼体沉落水底,营底栖生活。以浮游生物和藻类、细菌为食。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湖泊及周围水域。栖于水清流急、底质为较硬泥沙层的大中型水域中,潜于泥沙内,仅露出水孔和进水孔呼吸摄食。现多人工养殖育珠,为中国淡水育珠的优良物种。产珠量高,每百只蚌在两年内可育无核珍珠约500克。珍珠可作工艺品及装饰品,亦可入药,有安神定惊、清热益阴、明目解毒、防腐生肌、止咳化痰等功效。壳可制纽扣、螺钿、贝雕等,蚌肉可食用。

带三角帆蚌字词语

带三角帆蚌字成语


上一字:砗磲科
下一字:扇贝科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