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牧意思解释
邓牧(1247~1306),中国宋元之际的思想家。字牧心,别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素有政治抱负,而仕途不顺。南宋灭亡后,抗元匿迹,隐于余杭大涤山洞霄宫。其行放旷,自称“三教外人”。
宋末元初,社会板荡,许多士人避乱山林。他们著书批判现实,揭露暴政,推动了异端思想的发展。邓牧的《伯牙琴》是典型代表。他根据“天生民而立之君”的设君之道,抨击皇帝制度和现实政治。认为尧舜之时“圣人在位”,“作君作师”,“其分未严”、“其位未尊”,生活俭朴,从不作威作福;各级官吏选贤任能,为民众谋利益。三代以来,这种政治模式一去不复返。特别是“不幸而天下为秦”,君主专制天下,“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为了盘剥、控制民众,君主设立“禁制”,任用官吏,犹如“率虎狼牧羊豕”。邓牧指出,这种制度是人间一切灾难的根源。认为民众造反是由于君主、官吏“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他憧憬社会平等,主张“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安危”。
邓牧彻底否定秦汉以来的制度和统治者,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批判思想。这种思想对明清时期的政治批判思想家和近代思想家有一定的影响。
带邓牧字词语
带邓牧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