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论意思解释

《工具论》(英语:Organum),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的6篇逻辑著作的总称。公元1世纪由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安德罗尼科编辑出版。 《工具论》中的六篇著作分别是《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和《辨谬篇》。《范畴篇》讨论范畴;《解释篇》主要讨论命题;《前分析篇》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逻辑论著,主要讨论三段论;《后分析篇》论述证明、定义、演绎方法等问题;《论辩篇》讨论“论辩的”推理;《辨谬篇》揭示和分析各种谬误和诡辩,并提出反驳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逻辑学家认为逻辑不属于理论知识,也不属于实际知识,而是一种认识的工具,因此,这6篇逻辑著作被总称为《工具论》。中世纪时出版了该书的拉丁文译本。1931年在柏林出版了贝克尔校订的希腊文本。该书最好的希腊文本是由魏茨编的,第1卷于1844年在莱比锡出版;第2卷于1846年出版。1928年在牛津出版罗斯编的英译本。中国于195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方书春译的《范畴篇解释篇》,1984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匡武译的《工具论》选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1990年9月)全译了这6篇著作。


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尤其是他的三段论理论,对西方思想史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它并不一直保持这种地位:在希腊化时期,斯多葛式逻辑学(Stoic logic),尤其是克律西波斯的著作占据了上风。但是,在后来的上古时期,随着亚里士多德评论家们的努力,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成为主流,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传播到了阿拉伯和拉丁中世纪传统文化中,而克里斯蒂普斯的著作却没有能延续下来。这种独特的历史地位并不总是有助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作品。

康德认为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关于逻辑的一切知识,逻辑史学家潘特尔得出了这样的推论,即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任何逻辑学家所提出的新事物,实际是困惑,愚蠢或不正当的。在戈特洛布·弗雷格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之后的现代形式逻辑兴起期间,传统逻辑的拥护者(被视为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传人)和新的数理逻辑倾向于将彼此视为在逻辑概念上不相容的对手。最近的学术研究经常将数理逻辑技术应用到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在许多人看来)揭示了亚里士多德与现代逻辑学家之间在方法和兴趣上的许多相似之处。

带工具论字词语

带工具论字成语


上一字:论灵魂
下一字:亚里士多德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