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都语文学意思解释
乌尔都语文学,巴基斯坦、印度用乌尔都语创作的文学。乌尔都语在巴基斯坦列为国语;在印度主要为北方穆斯林所使用,被列为官方语言之一。乌尔都语文学渊源于波斯古典文学,于11、12世纪开始发展。它的第一个诗人是阿密尔·霍斯陆(1253~1325),他首先运用波斯古典诗歌的格律和音韵写诗,曾被誉为“印度的鹦鹉”,著有诗集《哈里格·巴里》。15至17世纪,乌尔都语文学在德干、比贾布尔、戈尔康达、维杰亚讷格尔各穆斯林王国得到发展,波斯语文学中的双行诗、四行诗以及抒情诗、哀挽诗、颂诗等诗体,都在乌尔都语文学中广泛流行。著名诗人有穆罕默德·古利·古特布·夏赫(1581~1611),他创作了第一部反映德干现实生活的诗集《古特布·夏赫诗集》。比贾布尔的著名诗人易卜拉欣·阿迪尔·夏赫(1580~1627)创作的歌集《九歌》,具有古代印度文学和音乐的传统。德干著名诗人瓦里(1668~1744)的诗常为人所模仿,他的《瓦里诗集》开一代诗风。此后由于德干王国丧失独立,乌尔都语文学中心转移到印度北方德里,形成德里诗派。这一派的诗人有夏赫·阿布鲁(1692?~1747)、西拉杰·乌德·丁·阿尔祖(1689~1756) 、夏赫·哈蒂姆(1699~1791),以及密尔·特基·密尔(1722~1810),他的抒情诗集《爱情的火焰》和《爱情的海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18世纪末的散文作品,如童话和故事,大多根据梵文古典文学和波斯文学加以改写,其中流传至今的有密尔·阿门的小说《花园与春天》(1803)。诗人米尔扎·迦利布(1797~1869)的《迦利布书札》,则被认为是乌尔都语散文的范本。
带乌尔都语文学字词语
带乌尔都语文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