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意思解释

金和(1818~1885),近代诗人。字弓叔,别字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早有才名,但为文“不求合程式”,长期应举不中。鸦片战争时反对外国侵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他曾潜逃出城至清军兵营请兵,反遭清军忌刻。此后流落苏、皖、粤等地,以坐馆、佐幕谋食。光绪初年,应聘入上海招商局。他被称为“振奇人”,敢于指点时事,傲视公卿;思想较为开通,能接受西方科学知识。在招商局中,他赞许商股承办,并憧憬“他日中国之商人或者亦与外国商人共有外国之海”(《朱公行状》)。

金和身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因而诗歌内容富于现实性。写“英夷犯江之役”的《围城纪事六咏》,讽刺和抨击清政府畏敌乞和,表现爱国精神;《印子钱》、《苜蓿头》等反映残酷剥削,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同情。现存诗多数写于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有些篇章写太平军和他家破流亡之感,也批判清军的腐败凶残。晚年的艳情诗词,则反映了上海洋场风气。其诗不拘于传统格调,多散文句式,以俗语入诗。尤善以古体叙事,往往截取富有表现力的场景刻画人物形象,并运用夸张、幽默的笔墨,使诗作含有深刻讽刺意味。他的外祖父是吴敬梓的堂兄,金和曾为《儒林外史》作跋,其讽刺艺术亦颇受《儒林外史》的启发和影响。梁启超称其诗“意境、气象、魄力,求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秋蟪吟馆诗钞序》);胡适也认为金和“确可以算是代表时代的诗人”(《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梁胡之论虽推许过高,但也说明金和的诗在艺术上独标一格,有其成就。

金和著有《来云阁诗稿》,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1914年其后人重刊为《秋蟪吟馆诗钞》6卷,并《来云阁词钞》1卷、《文钞》1卷。

带金和字词语

带金和字成语


上一字:江湜
下一字:曾国藩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