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意思解释

南戏,中国宋代出现的戏剧样式。又称戏文、温州杂剧。它的曲调由宋词、唱赚和民间小曲综合发展形成,在表演艺术上以民间歌舞戏为基础,间受宋杂剧的影响。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它的产生年代有两说。明代祝允明《猥谈》记“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徐渭《南词叙录》记“南戏始于宋光宗朝”,两说所记年代相差70年左右。到南宋末年大盛,元代继续流行,但那时的剧本完整流传至今的只有20本左右。

南戏的体制特点是比较自由灵活,一本戏的出数可长可短,无严格的宫调要求,“然曲之次第须用声相邻,以为一套”(《南词叙录》),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据徐渭《南词叙录》,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外、贴、丑、净、末。登场角色都可歌唱,不限定一人主唱,可二人互歌,数人合唱。首一出通常叫“题目开场”,用诗或曲交代故事大纲。随着南戏的流行,在不同地区出现不同声腔,如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昆山腔等。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的音调节奏大抵舒缓婉转。元明之际的南戏间有插用北曲。

带南戏字词语

带南戏字成语


上一字: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下一字:宫天挺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