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法学派意思解释

新语法学派( Neogrammarian),语言学的一个学派。19世纪70年代德国莱比锡大学K.布鲁格曼、H.奥斯特霍夫、B.德尔布吕克、A.莱斯金、H.保罗等人建立。他们对梵语与古希腊语的关系提出了新见解,因此老一辈语言学家如G.库尔蒂乌斯等深为不满,称他们为“青年语法学派”(德语原文是Junggramatiker),含有揶揄之意。他们却欣然接受了这个名称,后来人们也就沿用下来。在语言学界,现在一般称为“新语法学派”。

这个学派指出,梵语有些词形比古希腊语距离原始印欧语原状更远,原始印欧语词根并不都是单音节的。1878年,布鲁格曼和奥斯特霍夫在一篇文章中宣称,语音变化按规律进行,没有例外,跟自然科学一样,有其严格的规律。他们说,人类语言变化的因素不外乎心理、生理两种,可是语音变化是缓慢的,不自觉的,所以“语音定律的活动完全是盲目的,依照自然的盲目需要而进行”。

在类推作用中,新语法学派看到了语音演变的心理因素。类推作用是以某些词或形式为标准,改变另一些词或形式来与之看齐。如果这样,就会产生不遵循语音演变规律的现象。例如拉丁语变为古法语,按规律a音应有两种新发展:非重音的a保留原状,如“爱”的不定式由拉丁语amare变为古法语amer,但是在m或n之前的重音a都变成ai,如拉丁语“我爱”amo变成古法语aim,拉丁语“你爱”amas变成古法语aimes,拉丁语“他爱”amat变成古法语aime(t)。这样,在拉丁语中,同是一个“爱”的词根,在古法语就有am–和aim–两种不同的形式。后来法语以aim–为标准进行类推,变成现代法语的aimer、aime、aimes和aime,结果am–这个词根形式就消失了。

新语法学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很大。除德国人外,其他国家的语言学家,如丹麦的V.L.P.汤姆逊和维尔纳、俄国的F.F.福尔图纳托夫等都自称属于这一派。新语法学派提倡研究活的方言,但受到方言地理学家H.舒哈特和J.吉耶龙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经过实地调查之后,认为语音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情况复杂而且变动不居,不能像新语法学派那样划出清楚的界线,说什么地区的方言在什么时候总是发什么音,毫无例外。

带新语法学派字词语

带新语法学派字成语


上一字:青年语法学派
下一字:库法学派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