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文意思解释

于阗文(汉语拼音:Yutianwen;英语:Khotan Script),古代称为“塞人”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又称于阗塞文。因19~20世纪之交于新疆和田(古属于阗)发现写有这种文字的文献而得名。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与今阿富汗境内的瓦罕语相近。元音有a、ā、i、ī、u、ai、e、au、o,辅音有g、th、d、p、ph、b、tc、js、j、c、_1、_2、ts、ch、_3、s、_4、_5、s、ys、hv、h:。名词有阴性、阳性,单数、复数,主格、宾格、属格、用格、方位格、呼格等形态变化。形容词变格与名词相同。动词有人称、数、时、式、态等形态变化。于阗文字母原出印度婆罗米文笈多王朝字体,有楷书、草书、行书之别。现存文献属5~11世纪初 ,以佛经居多,也有少量世俗文书和词汇集。

带于阗文字词语

带于阗文字成语


上一字:哥巴文
下一字:满文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