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语音学意思解释

生理语音学( physiological phonetics),研究有关语音产生和感知的一门学科。又称言语生理学

发音器官的生理

人的发音器官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①喉下;②喉部;③喉上。喉下有用来呼吸,并且也作为发音能源的各器官,包括气管、肺、胸廓、横膈膜和腹肌。喉部是声源器官,包括喉头、声带。喉上是用共鸣作用或阻碍作用来调节声音的各器官,包括口腔中各部及鼻腔。

喉头动作关系到声带的松紧和声门的开闭。

声带位于喉的下端,主要由两片厚的韧带薄膜(又称声韧带)组成,还有纤维片(又称弹性圆锥)和肌肉纤维构成一个狭缝状的声门,成为呼吸和说话时能够开闭的活塞,声带颤动而成声。声带每开闭一次称为一个周期,每秒钟的周期次数是这个音的频率数。短而厚的声带频率高,长而薄的频率低。同一声带拉紧时频率高,放松时频率低。

气流通过声门,经过咽腔、口腔(或鼻腔),从唇部(或鼻孔)发出我们所听到的语音。这种声门以上的各腔统称为声腔。声腔内由于通道的扩展、收缩或变形而把声带的音调节成各种不同的音。

图1发音器官

口腔有三部分:①口壁,包括双唇、上下齿、龈、硬腭、软腭、小舌。②舌,分舌尖、舌叶、舌面和舌根。③咽。口壁中从上齿到软腭基本上是不动的器官,舌是动的器官,它的动作最灵敏,能作前后、上下等运动,与不动的器官靠近或接触而调节出各种音色。软腭的终端是小舌,它如同一个阀门,在发音时,软腭抬高,抵住上咽壁、关闭鼻腔通道而成口音。发鼻音时,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道,同时口腔中的某部分闭塞,而成鼻音。

图2喉头的结构

图3喉的冠状切面

a 正常呼吸时状态b 用力呼吸的外展台作用c 假嗓及耳语时的中央压紧状态d 说话时全部关闭状态

图4声带动作示意


图5口腔的各部位


图6人耳的各部分

听音器官的生理

语音由发音器官产生,达到对方耳中,通过听觉神经到大脑,表达了意义。所以人耳是感受语音的第一个门户,通称听音器官。人耳主要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外耳由外部可以看到的耳轮和向里面延伸的耳道组成。外耳对听觉作用较小,但也有拢音的作用。耳道是一端敞开、一端封闭的管子,整个外耳形如喇叭。在收拢的一端封闭处是鼓膜,又称耳鼓,是一块椭圆形的薄膜。耳道收集来的声波使鼓膜振动,由于耳道共鸣作用,鼓膜上的声压要比本来的声压大好几倍。中耳由鼓膜与外耳隔开,包括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形如带柄的圆头锤子,柄端连着鼓膜,随着鼓膜而振动,锤子这一端紧接砧骨,它把振动传到形如马镫的镫骨,与中耳尽头的卵圆窗接触,使空气中的声波推动卵圆窗而达内耳。内耳包括前庭窗、耳蜗和半规管。其中最主要的是耳蜗。这是一条腔管,卷起来形如蜗牛的壳。蜗管内部充满黏液,由一层薄膜分隔为两部分,称为基底膜,上面附着2万多条毛细胞,这是声音的感知器。声波振动从镫骨传到前庭窗,激发了基底膜的毛细胞,使它对不同频率作出响应。距前庭窗近的位置响应高频,而远的响应低频,这种振动通过听觉神经反映到大脑,使人感受到音色的区别和声调的高低。

语音的生理分类

语音学家向来把语音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这两类都可以按生理机制的特征再分成若干类别。表中是形成元音和辅音的生理条件纵览。

元音和辅音的生理条件

元音辅音舌位的高低舌位的高低(随时间的变动程序,下同)舌位的前后舌位的前后咽宽度咽宽度喉的高度喉的高度(喉头升降度)舌弯度舌弯度双唇距离唇紧度唇圆度舌紧度唇展度声门开度及闭合情况唇撮度(前伸)软腭下垂度软腭下垂度声带颤动起始时间声门形态声门上、下的气流压力和流量

声调是声调语言的辨义条件之一。构成声调的生理条件主要由声带颤动产生的频率。声调的高低变化就是声带颤动频率的变化。但在一种语言(特别是声调语言,如汉语)中所感到的不同声调,除频率变化是主要条件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强弱、长短及音色变化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成为语言的韵律特征。

带生理语音学字词语

带生理语音学字成语


上一字:声学语音学
下一字:实验语音学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