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释词意思解释
《经传释词》( Annotation of Form Words in Classics),中国古代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王引之以前有清刘淇所著《助字辨略》一书,专门讲解虚词,王氏似未见到。刘书著于康熙年间,王书成于嘉庆年间,后于刘书80余年。当时考据之学大兴,王引之此书,主要取材于周、秦、西汉的古书,对选释的虚词,尽量溯源,对各种材料详加征引,比较异同,匡正谬误,有不少精辟的见解。
《经传释词》共收虚词160个,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有随文论及。如“庸”字后,附及“庸何”、“庸安”、“庸讵”、“庸孰”等词,这是他的高明处。然而《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是有阙漏,《经义述闻》论过的,《经传释词》失载。如《经义述闻》曾论《左传宣公十二年》“又可以为京观乎”,证明“可”即“何”,《经传释词》未见说明。二是偶有误解古书处。不过此书到现在还有相当参考价值。《经传释词》初有家刻本,后有学海堂《皇清经解》本、钱熙祚《守山阁丛书》本,中华书局有排印本,并有附录数种。湖南岳麓书社的排印本又附以黄侃、杨树达的案语370余条,印于相应文字的书眉。
带经传释词字词语
带经传释词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