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榴石意思解释
白榴石(拼音:bái liú shí),(英语:Leucite),化学组成为K[AlSi2O6],晶体属四方晶系的硅酸盐类似长石矿物。成分中的钾可部分被钠和钙所代替。英文名称来自希腊文leukos,是白色的意思,表明了白榴石颜色的特征。假等轴状晶体,呈完好四角三八面体晶形,实为依高温等轴晶系β–白榴石形成的副像。有时呈立方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晶。白色、带浅黄或淡红的炉灰色。玻璃光泽或暗淡光泽,贝壳状断口显弱油脂光泽。莫氏硬度5.5~6。密度2.40~2.50克/厘米3。解理极不完全。一般呈自形的斑晶出现于富钾贫硅的喷出岩及浅成岩中。
世界著名的白榴石产地有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美国的留沙特希尔(意译即为“白榴石山”)。一些钾石盐或铝土矿资源不足的国家利用白榴石提炼钾、铝氧化物。白榴石经后期溶液作用,常转变为霞石和钾长石,但仍然保留白榴石的外形,称为“假白榴石”或“变白榴石”。白榴石受风化,在转变成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过程中,部分钾会转入溶液,使土壤肥沃。
白榴石可用于提取钾和铝及工业明矾。含白榴石的岩石风化所形成的土壤常较肥沃。中国江苏铜井娘娘山的白榴石响岩中有大量白榴石。
物理性质
常呈白色、灰色或炉灰色,有时带浅黄色调。透明。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条痕无色或白色。无解理。硬度5.5-6。相对密度2.4-2.50。
偏光镜下:无色透明,八边形或浑圆粒状。有时出现环带状或放射状。一轴晶(+)。Ne=1.509,No=1.508。重折率很低,近于均质体。具几组平行的双晶条带。
产状与组合
产于富钾贫硅的喷出岩及浅成岩中,为白榴石响岩、白榴石玄武岩、白榴粗面岩等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通常呈斑晶出现。
鉴定特征
完善的四角三八面体晶形、炉灰状颜色及成因产状可作为鉴定特征。
工业应用
可作为提取钾盐和氧化铝的原料。铝的矿物原料。
带白榴石字词语
带白榴石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