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聂伯河意思解释
第聂伯河(俄语:Днепр,罗马化:Dnepr;白俄罗斯语:Дняпро,罗马化:Dnjapro;乌克兰语:Дніпро,罗马化:Dnipro),欧洲第四长的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多瑙河与乌拉尔河)。全长2290公里,发源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西的瓦尔代南部沼泽,流经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出海口为黑海。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已经有记载这条河流。
概况
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基辅以上为上游,流经森林地带。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流经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带,河谷宽达6~18千米,左岸古老阶地发育明显。扎波罗热以下为下游,流经黑海沿岸低地草原地带。主要支流有普里皮亚季河、索日河及杰斯纳河等。历史上曾凿有几条运河与波罗的海水系相连,已堵塞。主要径流形成于上游,以融雪水补给为主。春汛流量较大,夏季平水位,秋季有洪水,冬季封冻。干流及其支流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主要水运线。
第聂伯河是乌克兰的象征,在境内流经1090千米。在扎波罗热建的水电站是欧洲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人破坏,1947年重建。其他水库和水电站还有基辅、克列缅丘格、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等。普里皮亚季河以下可通行现代化大型船舶。主要货流是煤、矿石、矿物建筑材料、木材和粮食。
语源
“第聂伯河”这个名字源于萨尔马提亚人对它的称呼“很远的河”(Dānu apara)。相比起,另一条河“德涅斯特河”的名字则解作“很近的河”。
第聂伯河在三个国家都有极相似的斯拉夫名字,尽管其发音有明显差别。拉丁化后更觉它们相近:俄文:Dnepr、白俄罗斯文:Dniapro、乌克兰文:Dnipro。
在公元前5世纪,第聂伯河被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作波里斯提尼斯河(Βορυσθένης),被古希腊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斯特拉波称作“Scythian”(广阔的土地,其实是指乌克兰无树木的大草原)。后期希腊、罗马作家则称作“Δαναπρις”(注:Δανα在古波斯文指“河”)。在基辅罗斯时期的旧斯拉夫文称作“Slavutic”(斯拉夫的)。
地理
支流
第聂伯河的支流如下(以山地高度上至下、左至右排序)
(“左/右”表示该支流在第聂伯河的方向):
- 德鲁季河(左)
- 别列津纳河(右)
- 索日河(左)
- 普里皮亚季河(右)
- 捷捷列夫河(右)
- 伊尔平河(右)
- 杰斯纳河(左,最大支流)
- 斯图格纳河(右)
- 特鲁比日河(左)
- 罗斯河(右)
- 佳斯明河 (右)
- 苏皮河(左)
- 苏拉河(左)
- 普肖尔河(左)
- 沃尔斯克拉河(左)
- 萨马拉河(左)
- 卡利奇克河(左)
- 比洛泽尔卡河(左)
- 巴扎夫卢克河(右)
- 因古列茨河(右)
水库
聂伯河在流入黑海前的800公里几乎每处都有连绵不绝的水库,而它们都设在乌克兰境内。在苏联时期,每个水库在建筑时也会顺道设置水力发电站,以产生再生能源——水电,共占乌克兰电力10%。水库地点包括:
- 基辅(922 km²)
- 卡涅夫(675 km²)
- 克列缅丘克(2,250 km²)
- 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567 km²)
- 第聂伯(420 km²)
- 卡霍夫卡(2,155 km²)
附近城镇
由水源(俄罗斯)至河口(乌克兰)排序如下:
俄罗斯
- 多罗戈布日
- 斯摩棱斯克
白俄罗斯
- 奥尔沙
- 什克洛夫
- 莫吉廖夫
- 贝霍夫
- 罗加乔夫
- 日洛宾
- 列奇察
乌克兰
- 基辅
- 卡尼夫
- 切尔卡瑟
- 克列缅丘格
- 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
-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 扎波罗热
- 马尔加涅茨
- 尼科波尔
- 埃涅尔戈达尔
- 卡缅卡第聂伯罗夫斯卡亚
- 新卡霍夫卡
- 赫尔松
根据《Hervarar Saga》,哥特人的首都Árheimar亦地处于第聂伯河。
要留意的是第聂伯河每次冬季都会结冰,船只在该段时期不能航行。
经济意义
水力发电
第聂伯河以其水坝著名。当中最著名的是在扎波罗热附近的第聂伯水力发电站(简称:ДнепроГЭС)。它在1927-1932年建造,最高产电量为558 兆瓦。
航运
第聂伯河对乌克兰的交通和经济有重要作用:第聂伯河的水库都设大型船闸,使面积上限至270 × 18 米的大型船只能在港口航行。除了商业用途外也有在民用方面-国内水路巡游旅行成近年趋势,多瑙河和第聂伯河就是热门的河流。
在基辅上游,第聂伯河从支流普里皮亚季河取得很多水流。适用于航行的第聂伯河连接上第聂伯-布格运河。
带第聂伯河字词语
带第聂伯河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