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目意思解释
翼龙目(汉语拼音:Yilong Mu;英语:Pterosauria),已绝灭的会飞翔的爬行动物。又称飞龙。属于爬行纲双孔亚纲初龙次亚纲。已发现30多属90多种,繁盛于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通常可分为喙嘴龙与翼指龙两个大类(亚目),杨钟健根据在中国新疆乌尔禾发现的准噶尔翼龙,提出从翼指龙亚目中分出第三个亚目的意见。喙嘴龙类,口中有数目较多的长而尖的牙齿。掌骨较短(短于前臂的一半)。具长尾(尾椎约40),其长度可达荐部以前脊椎(颈椎8,背椎14~16,荐椎4)的2~3倍,根据化石印痕还可以看到其尾端具有舵状的肉质皮瓣膜。喙嘴龙类翼展达60厘米,主要生活于侏罗纪,化石发现于欧洲的英国、德国、意大利,东非的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哈萨克斯坦和加勒比地区的古巴。中国四川自贡近几年也找到该类化石。翼指龙类,牙齿退化,很小,常向前倾,掌骨较长,其长度等于或长于前臂。尾短。一般体较小,与现代麻雀大小相近,主要发现于德国、英国、坦桑尼亚、阿根廷等地。晚期代表生活于白垩纪。牙齿极度退化。头部具骨质嵴。背椎愈合,形成联合背椎。一般个体较大,美国堪萨斯白垩纪晚期的无齿翼龙两翼翼展可达15.5米。化石发现于英国、美国、巴西、前苏联和中国的新疆。
中国除新疆外,在甘肃及浙江已发现较完整的翼龙类化石;山东、内蒙古等地亦有翼龙化石。过去认为翼龙全部生活于海边,翱翔于水面上以尖长的喙捕食鱼类。准噶尔翼龙则发现于陆相湖泊沉积物中,从而将翼龙的生活范围扩大,甘肃的发现将更进一步证明陆地湖泊附近亦有翼龙类生活。
带翼龙目字词语
带翼龙目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