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钍-铅法意思解释
铀-钍-铅法(汉语拼音:You-Tu-Qian Fa;英语:Uuranium-Thorium-Lead Method),根据自然界3个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 238U、235U和232Th经过多次a和b衰变最终形成铅的稳定同位素206Pb、207Pb和208Pb的规律建立的地质计时方法。简称铀-铅法。3个衰变系列的简式如下 :238U→8a+6β-+206Pb、235U→7α+4β-+207Pb 、232Th→6a+4β-+208Pb ,母体衰变结果相应得206Pb/238U、207Pb/235U和208Pb/232Th3组比值。因235U/238U比值为常数,而它们的半衰期不同,故207Pb/206Pb比值也是时间的函数。因此,铀-铅法可同时得出4个年龄值。根据放射性衰变定律,计算年龄方程:206Pb=238U(elt-1)、 ,式中λ、λ′和λ″分别为238U、235U和232Th的衰变常数。如果样品满足下列条件,所得4个年龄值会一致或接近:样品形成以后保持封闭体系;计算时所扣除的普通铅是正确的;铀的同位素组成是正常的,没有因同位素分馏或其他原因而改变。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这4个年龄值经常不一致。这就需要用谐和图、两阶段模式或等时线法来处理数据,并解释其年龄地质意义。适用于铀-铅法测定的样品:单矿物主要有锆石、独居石和榍石等;岩石主要有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和黑色页岩等。
带铀-钍-铅法字词语
带铀-钍-铅法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