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意思解释
地下水资源( groundwater resource),在岩土层中赋存和运移的、其质和量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地下水。它是大陆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资源与一般矿产资源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流动性、系统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等特点,而且和大气水、地表水资源联系密切,并可相互转化。
地下水主要是由大气降水直接入渗和地表水渗透到地下形成的。在雨量充沛的地方,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地下水能获得大量的入渗补给,则地下水资源丰富。在干旱地区,雨量稀少,地下水资源则相对贫乏。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有许多是高山融雪水在山前地带入渗形成的。降水入渗形成地下水资源的过程可以现在发生,也可以发生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因此在某些现在非常干旱的沙漠地区,也可埋藏有地下水。在一个地区发生多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时,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应防止重复计算。
分类
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统一。20世纪50年代沿用苏联的方案把地下水资源按储量分类:静储量、调节储量、动储量和开采储量。经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感到这种储量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确切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规律,不能适应地下水评价的要求。1979年中国颁布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以及1988年(GBJ27–88)的规范把地下水资源分成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通过各种途径在单位时间内进入所开采的含水层中的水量,常用104米3/年为单位。储存量指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力水的体积。允许开采量指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从一个水文地质单元中单位时间所能取得的水量。地质部门采用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地下水天然资源指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循环交替过程中,可供利用的可恢复的地下水资源,为多年平均年补给量,一般可用区域内各项补给量的总和或各项排泄量的总和来表征,其单位为108米3/年。而实际有保证的能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称为开采资源,由于在应用时开采资源量易与开采量相混淆,所以把开采资源改称可采资源,或称允许开采量。天然资源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但其多年周期平均值基本不变。可采资源可随不同的开采方案而结果不同。天然资源是可采资源的保证条件。1994年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把地下水资源划分为“能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和“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实际上前者即相当于可采资源或允许开采量。在政策、技术、经济或环境等约束条件限制下不能开采的那部分地下水资源量,即为“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分布
中国地下水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天然资源为2 503×108米3/年,主要属第四系孔隙水;而山区地下水的天然资源为6 213.30×108米3/年,主要属裂隙水和岩溶水。平原地区的孔隙水资源北方占71%,而裂隙水、岩溶水资源在南方则分别占73%和91%(见表)。中国地下水天然资源,据国土资源部2002年资料,总计为9 234×108米3。
中国地下水资源分布简表
评价
对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作出分析和估计,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管理的基础。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两个方面。水质评价通常采取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根据地下水应用的目的,将其和各种水质标准,如饮用水水质标准、各种工业用水的水质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标准等相比较,以评定地下水的适用程度。地下水水量的评价方法较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四类:①水均衡法。包括地下水均衡法和总水均衡法。通过建立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测定方程式中有关的收入项和支出项来评价地下水资源。在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时比较适用。②经验比拟法。即利用水文地质条件类似的已开采的地区的资料进行比拟,来评价未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③数学模型求解法。即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用数学关系式表达,通过求解评价水量。常用的模型有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前者适用于地下水运动的机理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清楚时。后者适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但实际观测资料较多时。现在比较多的采用数值解法和系统分析法来评价地下水资源。④开采试验法。用接近于未来开采条件进行抽水试验,直接根据开采试验的水量评价水源地所能提供的水量,适用于小型的水源地评价。
开发利用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增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被重视。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下水的开采量为874×108米3/年。1997年据水利部门统计已达到968.78×108米3/年。但地下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相应带来的是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地面沉降、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①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要统一规划,联合调度;②按地下水流域进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全面规划,合理布井,防止争水;③全面考虑供需数量、开源与节流、供水与排水、水资源重复利用、水源地保护等问题;④控制开采量,开采量要小于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否则地下水位将持续下降,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水井出水量减少甚至枯竭。
管理
为了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分为:①法律方面。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和颁布实施有关水资源,包括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水资源法。1984年和1988年中国即分别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这些法律和条例是地下水管理的依据。②行政方面。建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中国北方各省市已建立了水资源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所辖范围内的水资源。③科学技术措施方面。建立节水型工农业经济结构,开展地下水人工调蓄,跨流域调配水资源,污水资源化,防止污染,保护水质等研究和措施,广泛借助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来达到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的目标,即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求解地下水最优管理决策的数学模型。使得在一定的水力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即开采的成本最低,或开采的水量最多,或开采地下水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等,为决策提供依据。④经济方面。把水资源管理纳入经济管理体制,明确地下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征收水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等,对于超量开采和浪费水资源者处以罚款,破坏或污染水资源者,必须承担经济责任。
带地下水资源字词语
带地下水资源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