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岩意思解释
地幔岩(汉语拼音:dimɑnyɑn;英语:pyrolite),代表上地幔物质的一种模式,对原始上地幔成分设想的岩石名称。1966年D.H.格林和A.E.林伍德曾提出模拟的上地幔岩成分是相当于三份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和一份夏威夷型拉斑玄武岩的混合物,并计算出相应的矿物成分大致是橄榄石、辉石和镁铝榴石。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碱性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一些从深部幔源区带到地表的地幔岩包体及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侵入岩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地幔岩特征的信息。已确认的地幔岩包体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辉石岩和榴辉岩。其中以二辉橄榄岩占绝对优势,尤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最常见。按化学成分特征又可分为原始地幔岩、亏损地幔岩和交代富集型地幔岩。原始地幔岩又称饱满地幔岩,是未经过熔融和流体交代的地幔岩,其化学成分与地幔岩的平均成分相近,Mg’值(MgO与MgO+FeO比值)一般为87.4~89.3,岩性为二辉橄榄岩。亏损地幔岩又称残留地幔岩,是地幔部分熔出岩浆后的地幔残留体,与原始地幔岩相比明显亏损易熔组分,如K2O、Na2O、Al2O3、TiO2等。Mg’值高,多大于91,一般为91.5~93.5。Rb、Sr、Ba、K、Zr等元素亏损。交代富集型地幔岩是经过地幔流体交代的地幔岩,与原始地幔岩相比其明显富碱、轻稀土元素及Rb、Sr、Ba等,有时还富铁。Mg’较低,可低至79。矿物成分上可出现富钾矿物,如角闪石和金云母等。地幔岩的结构多为变形变晶结构,火成粒状结构较少,普遍发育碎斑结构。橄榄石常见扭折带,辉石常有出溶叶片。也可见重结晶的板状等粒变晶结构和镶嵌等粒变晶结构。有些辉石岩中可见火成堆积结构叠加变形结构。构造有条带状、斑杂构造,有的有清晰的定向。中国东部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都发现有地幔岩包体,是研究地幔岩的最好样品。
参见条目
- 矿物
带地幔岩字词语
带地幔岩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