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曲地貌意思解释
褶曲地貌(汉语拼音:Zhequ Dimao;英语:Fold Landform),岩层受力发生弯曲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岩层受力发生弯曲,称为褶曲或褶皱。褶曲地貌有两类:
1.由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地貌,称为动态褶曲地貌或原生褶曲地貌。
2.受外力剥蚀而形成的地貌,称为静态褶曲地貌或次生褶曲地貌。
动态褶曲地貌由新构造活动形成,其地貌与构造形态一致,如背斜构造在地表表现为拱起山地或高地,向斜构造表现为凹陷盆地或低地。类型有:
1.褶曲构造山地。在强烈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高大褶曲山系,褶曲地貌中最常见的规模最大的类型,新生代以来褶曲隆起的高山多属这一类型。
2.穹隆构造地貌。地壳中的塑性岩盐向上侵入沉积岩,或岩浆侵入到地壳,使地壳上部岩层上拱而成。盐丘是以盐体为核心的穹隆构造地貌,由岩盐(呈塑性状态)向上侵入沉积岩中形成。
3.拱起构造地貌。由局部活动背斜引起,使地面隆起或使阶地和夷平面拱起变形。
静态褶曲地貌在背斜或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外力侵蚀而成。其中,侵蚀时间短,原生构造地貌尚未完全破坏,地貌形态与构造一致的称为顺地貌;侵蚀时间长,外力作用破坏了原生构造地貌,地貌形态与构造不一致的称为逆地貌;逆地貌再经侵蚀破坏,使地貌形态又与构造一致的称为再顺地貌。逆地貌有单面山、背斜谷、向斜山。
带褶曲地貌字词语
带褶曲地貌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