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变说意思解释
灾变说(汉语拼音:Zaibianshuo;英语:Catastrophic hyqothesis),太阳系起源中的学派,认为行星是某种偶发事件引起的剧变而形成的。第一个灾变说是法国人G.L.L.布丰1745年提出的彗星说:认为一颗大彗星掠碰太阳使它自转起来,而碰出的太阳物质在绕转过程中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它否定上帝创世,一度有相当影响。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20多种灾变说。其共同的特点是仰仗2颗或 3颗恒星(其中有一颗是太阳 ) 的彼此接近或碰撞来解释行星的起源。但是后来发现,它们至少有三大难题:①恒星间的接近或碰撞概率极小,难以说明有众多日外行星系存在。②从恒星或太阳拉出的物质扩散的速度远大于凝聚速度,不会形成行星。③计算表明,这种模式同样回避不了角动量的困难。因而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走向衰落,有些学者还放弃了原有观点支持新星云说。当然也有些灾变说也含有一些可取之处,如美国T.C.张伯伦和F.R.摩尔顿的灾变说中有关行星由星子碰撞吸积方式形成的思想现已为多数新星云说所承袭和发展。
带灾变说字词语
带灾变说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