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地理学意思解释
动物地理学(汉语拼音:Dong wu di li xue;英语:zoogeography),研究动物在地球表面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地理学和动物学的边缘学科。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的著作对动物的分布都有所记载。
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C.von林奈《自然系统》问世,建立了动物分类学系统,科学的动物地理学开始出现。
19世纪,C.R.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用进化论观点阐述动物的分布及成因。同时代的英国进化论者A.R.华莱士系统地探讨了动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对P.L.斯特莱克划分的世界陆栖动物分布区(界)进行了补充修正,并于1860年提出华莱士线,1876年出版《动物的地理分布》一书,进一步探讨了动物的扩展受历史因素和区域生态因素的制约,发展了历史动物地理学。
20世纪初,R.黑塞等以生态学观点分析影响动物空间分布的各种因素,探讨动物群落结构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了生态动物地理学。与此同时,海洋动物地理的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这样,历史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动物地理学,就构成综合性的动物地理学,并成其两大分支学科。前者着重研究动物分布区的形成及变迁,进行动物地理区的划分,借助古生物学、地质学和古地理学有关资料和大陆永恒说、陆桥说、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球上动物分布的复杂现象;后者着重研究动物分布、扩展的生态因素,进行动物生态地理群的划分,揭示不同地理区域动物资源的特点。动物地理的研究为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见条目
- 动物分布区动物生态地理群
带动物地理学字词语
带动物地理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