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申熙意思解释

蔡申熙(汉语拼音:Cai Shenxi;1906年-1932年10月9日),中国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原名蔡升熙,湖南醴陵县人。1924年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营长,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第20军第2师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部队叶挺部第11军24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到上海,在中央军事部工作。1928年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后任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1930年任中共长江局军委书记,同年10月参与组建红15军并任军长,后历任红4军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红25军军长等职。1932年10月9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牺牲。年仅26岁。

年谱

1906年,生于湖南醴陵。

1920年,入县立中学读书,期间与左权、宋时轮等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

1924年,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教导团工作,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1925年7月,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营长。

1926年,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营长,随部参加北伐战争。之后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第二师任团长。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随部队南下,途中参加会昌、三河坝等战斗,并任叶挺部第二十四师参谋长。

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起义失败后到上海,在中央军事部工作。

1928年,奉命赴江西任江西省委军委书记,领导开展兵运工作,并争取罗炳辉率部起义。后任吉安东固革命根据地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

1929年11月,率部横渡赣江,攻克峡江县城。

1930年,任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参与组建红十五军并任军长。不久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

12月,到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1月,率部与红一军会师并合编为红四军,任第二师师长、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等职,率部参加了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在战斗中右臂负伤致残。

5月,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等职。年底任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先后主持了4期教学,为鄂豫皖苏区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并在“肃反”期间对曾中生、许继慎等干部进行保护。

1932年7月,因张国焘推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严重受损。他于危难之际任第二十五军军长,重整部队参加反“围剿”作战。

9月,率部担负掩护红四方面军西撤的任务。

10月9日,在湖北黄安河口镇战斗中,在腹部中弹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作战,直至壮烈牺牲。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其中有五位国家主要领导人,10位元帅,10位大将。有11人在新中国建立前献身。他们是: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
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带蔡申熙字词语

带蔡申熙字成语


上一字:谭政
下一字:许世友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