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投降意思解释
无条件投降(unconditional surrender),战败国向战胜国不附带任何保留条件的投降。意味着战败国权利受到严格限制,一切都必须遵从战胜国的命令和指示,而战胜国的行为则只受舆论和道义的约束。
主要特征是:①双方不举行谈判,战胜国只向战败国传达单边的迫降要求和投降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事宜。②战胜国不承认战败国原政府、原政治团体、原领导人的一切政治权力,从投降签字到与战胜国建立正常关系之前,战败国政府的职能由战胜国驻军首脑机构行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战败国无条件投降的方式结束的。1943年1月24日,美国总统F.D.罗斯福提出“无条件投降”的概念。他宣布,同盟国将把对德、意、日的战争进行到这三国无条件投降为止。其后,同盟国一再敦促德、意、日实行无条件投降。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新政府同美、英签订了无条件投降的协定。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5月8日签署投降书。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命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登上盟军“密苏里”号军舰,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投降书》规定:一切日本武装部队及日本人民,即刻停止战事,保存一切舰艇、飞机、资源、军事及非军事的财产,使其免受损失,并服从远东同盟国最高统帅。9月9日,日本代表于中国南京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无条件投降。10日,朱德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各解放区武装部队向被包围城市和交通线上的日伪军发出通牒,限期投降,如拒绝投降,即予以歼灭。华北战略要地张家口等地的抗日军队按照这一命令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带无条件投降字词语
带无条件投降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