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七书意思解释
《武经七书》(汉语拼音:Wujinɡ Qishu;英语:Seven Military Classics),中国宋代官方校刊颁行的兵法丛书和军事教科书。元丰三年(1080)四月,宋神宗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等书,镂版行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校订后的7部兵书共25卷,于元丰年间(1078~1085)刊行,统称《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问世之后,注家蜂起。宋朝施子美《施氏七书讲义》是现存最早的注本,对明清注家起到了发凡启例的作用。明代有代表性的注本有刘寅《武经七书直解》、黄献臣《武经开宗》、张居正辑注《武经七书》、李贽《七书参同》、陈玖学《评注七子兵略》等。清代亦重《武经七书》,然注家大多限于汇辑前人旧说,少有新意。影响较大的有朱墉《武经七书汇解》、丁洪章《武经七书全解》等。《武经七书》集中了中国古代兵法的精华,被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确立为兵学经典,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带武经七书字词语
带武经七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