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意思解释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汉语拼音:Di'er Ci Guonei Geming Zhanzheng;1927.8-1937.7),又称“土地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统治的革命战争,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结束。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公开背叛孙中山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这次大革命最后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领导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始了独立地创建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历史时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新的姿态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结束。 >>> 详见同义条目:土地革命战争

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字词语

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字成语


上一字:抗日战争
下一字:土地革命战争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