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记意思解释
簿记(拼音:bù jì),(英语:bookkeeping),会计工作的帐务处理工作,包括填制凭证、登记帐目、结算帐目、编制报表等。
定义
会计工作的初级阶段,仅限于事后的记帐、算帐,并没有形成记帐、算帐的理论,那时的簿记等于全部的会计。随着会计循环理论的建立和会计职能作用的不断扩大,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帐、算帐,发展到对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考核,簿记就成为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
中国簿记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在西方国家,英文簿记(bookkeeping) 是在本子上保持记录,即记帐的意思,而会计(accounting)则是叙述理由,即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记帐。俄文在30年代有簿记和会计二词,30年代后出现簿记核算一词,由于原苏联把会计作为经济核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传到中国翻译为簿记核算。50年代,中国会计中,一般将会计与簿记混用,这与当时把会计的作用局限于记帐、算帐的范围有关。到80年代初,随着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的拓宽,人们又逐渐恢复了簿记的概念,并大大缩小了簿记的范围,仅仅是指会计工作中对事后记帐、算帐那部分工作。
分类
根据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分类,大体可分为商业簿记和工业簿记。
商业簿记
用于输入成品进行销售的公司的财务管理的记帐方式。是最基本的簿记。
工业簿记
用于记录购入材料,制作商品、贩卖成品的公司的财务状况的记帐方式。主要用于计算商品制作所必需的原价费用,包括材料费,制作人员的薪金,制造器械的损耗费用等。
其它的应用簿记
相对于基本的商业薄记,其它的薄记都被称为应用薄记。
农业簿记
林业簿记
渔业簿记
建筑簿记
银行簿记
官用簿记
组合簿记
家计簿记
带簿记字词语
带簿记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