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诊意思解释

切诊,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之一。包括脉诊按诊两部分,是医生运用手对病人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了解疾病情况的方法。

古代切诊原指脉诊,但按诊法古已有之,后世又有所发展,故切诊应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脉诊是通过脉象变化的体察,了解体内病变的切诊方法。按诊是用手触摸按压病人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病变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切诊方法。切诊可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病邪的深浅。

脉诊

脉诊,是按脉搏,根据《素问‧三部九候论》,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脉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

  • 上:两额动脉(太阳穴),候头部病变;
  • 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穴),候耳目病变;
  • 下:两颊动脉(地仓穴、大迎穴),候口齿病变。

上肢

  • 上: 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太渊穴),侯肺;
  •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穴),侯心;
  •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穴),候胸中。

下肢

  • 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穴、妇女取太冲穴),候肝;
  • 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穴),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穴);
  • 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穴),候肾。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逐渐演变成独取寸口。《难经·一难》。指单独诊寸口脉,可诊知全身疾患。因寸口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肺为气之主,肺经又起于中焦,乃气血发源之处,寸口又为脉之大会,故能反映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变化,而诊断五脏六腑的病变。

按诊

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及其病变部位的触摸按压,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包块或其他异常的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的一种诊察方法。

常见病脉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人的脉象应为呼吸之间跳动四次,寸关尺三部之脉和缓有力,不浮不沉。常见的病脉,主要有浮、沉、数、迟、虚、实、滑、洪、细、弦等。

  • 浮脉:浮的意思是脉位浮于表面,轻按可得,重按则减。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因此脉气鼓动于外,脉位浅显。浮而有力则表实;浮而无力则表虚。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 沉脉:跟浮脉相反,沉脉脉位轻按而不得。主要为里证。跟浮脉相似,有力为里实,无力则为里虚。
  • 迟脉:迟的意思,是脉频跳动迟缓,平均每分钟跳动六十次以下。主病为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 数脉:数脉跟迟脉相反,意即脉象跳动频密,每分钟跳动九十次以上。主为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则空虚。主为虚证。
  •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象皆有力,主为实证。
  • 滑脉:脉象滑如走珠,按之流利为滑脉,乃健康气血充实之表征。滑数之象,则为喜脉。
  • 洪脉:洪脉,就是如洪水一般的意思。脉大而有力,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为热盛。
  • 细脉:脉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为细脉,主为虚证。
  • 弦脉:脉按之如按琴弦。主为肝胆病、痛证、痰饮。

带切诊字词语

带切诊字成语


上一字:脉诊
下一字:问诊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