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疾病意思解释
膀胱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bladder ),人体膀胱部位的各种疾患。膀胱是人体储尿排尿器官,膀胱解剖、组织、神经分布等结构发生变化时均可导致膀胱储尿排尿功能改变,发生膀胱疾病。
膀胱先天性异常
有以下几种:
膀胱外翻
胎儿发育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出现下腹壁和膀胱前壁缺失即可出现膀胱外翻。通常合并尿道上裂,也可同时出现内脏器官多处发育畸形。因耻骨联合分离,股骨外旋,走路呈蹒跚状。体检可发现下腹壁缺失,膀胱壁直接暴露体外,两侧输尿管开口喷尿。通常伴尿道上裂,也可能合并隐睾。诊断容易,但应进一步检查了解泌尿系其他器官是否存在先天畸形。本病易出现泌尿系感染,损害肾功能,严重者危及生命。治疗原则是修复膀胱前壁和下腹壁缺失,修复尿道上裂,恢复膀胱尿道储尿排尿功能。除少数病人能获得完全成功外,多数需行回肠膀胱等尿流改道手术。
重复膀胱
系罕见的畸形。有完全和部分重复膀胱,少数表现为多房性膀胱。常合并重复尿道等畸形。诊断主要靠膀胱造影和膀胱镜检查。有时需要与膀胱憩室鉴别。治疗需同时考虑合并畸形的治疗,单纯重复性膀胱手术切除其隔膜即可。
膀胱憩室
有先天性憩室和继发性憩室两种。先天性憩室其壁有完整的肌肉层,而继发性憩室多为膀胱内长期高压,黏膜由增粗的肌纤维之间疝出所致,故壁薄而无肌肉层。临床症状表现为二次排尿现象,如憩室较大可造成排尿困难,尿液长期蓄积在较大的憩室易引起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偶尔有憩室内结石或肿瘤者出现血尿。诊断依靠膀胱造影,造影剂排空即时拍片,能清楚显示滞留有造影剂的憩室。较大的憩室,尤其是出现泌尿系感染、憩室结石者须手术切除,继发性憩室需同时解除下尿路梗阻。
膀胱颈挛缩
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严重者出现尿潴留,继发肾积水和反复泌尿系感染。诊断时需要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和神经源性膀胱相鉴别。后天性膀胱颈挛缩多与前列腺手术有关。排泄性尿路造影可了解上尿路形态和功能,膀胱颈检查可发现尿道内口环状狭窄,三角区肥厚,膀胱内有小梁小室形成,后天性者后尿道不规整,有明显的瘢痕挛缩。治疗主要采用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
脐尿管囊肿
胎儿脐尿管出生后多愈合成纤维索条,若中段未闭合即形成囊肿,若全长未闭合则形成脐尿管瘘并有尿液自脐部漏出。临床表现为下腹正中包块,继发感染时有压痛等炎症表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有感染伴脓肿形成者须先切开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切除。
膀胱瘘
膀胱内尿液经瘘道从膀胱内流出体外,或流经邻近器官再流出体外。根据瘘道所邻接的器官不同,有膀胱阴道瘘、膀胱肠瘘、膀胱皮肤瘘等。以膀胱阴道瘘最为常见。
膀胱阴道瘘
常见病因有分娩损伤、盆腔器官损伤和盆腔器官结核或肿瘤破坏等。主要表现为阴道流尿现象,需要与尿失禁鉴别。膀胱内注射美兰可鉴别膀胱阴道瘘或输尿管阴道瘘。膀胱镜和阴道镜有助于确定瘘口位置。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极少数无法修补或多次修补失败者需行尿路改道术。
膀胱肠瘘
多发生在小肠或直肠之间,多由邻近膀胱的肠道发生炎症侵犯膀胱所致,偶可因外伤或肿瘤引起。先天性高位直肠闭锁可合并膀胱直肠瘘。临床表现为反复泌尿系感染,尿中带气体或粪便样臭味。膀胱造影并辅以膀胱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诊断。治疗以手术修补膀胱和肠道为主,疗效较佳。
膀胱皮肤瘘
由外伤或手术损伤所致。表现为尿液自皮下漏出。膀胱造影可诊断。下尿路瘘孔正常时能自行愈合,留置尿管有助于瘘道的尽快愈合。久经不愈者可能存在下尿路梗阻或膀胱黏膜与皮肤直接愈合形成了上愈性瘘管,则需要手术治疗。切除瘘管缝合瘘孔即可。
压力性尿失禁
腹压增高并超过尿道闭合压时即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病因多与膀胱颈后尿道过度下移或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减低有关。临床表现为咳嗽、大笑和跑步时尿液溢出尿道口。诊断需与急迫性尿失禁鉴别,膀胱尿道造影有助于了解膀胱颈后尿道下移的严重程度,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评估逼尿肌功能和尿失禁的鉴别。治疗手段有盆底肌锻炼药物和手术。
带膀胱疾病字词语
带膀胱疾病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