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测验法意思解释

听力测验法( hearing test ),诊断听觉系统疾病的方法。通过观察声音对人耳的刺激引起的反应,了解其听觉功能状态,进而对听觉系统疾病作出病因和定位诊断。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表声法

听力正常者在安静环境能听到1米距离秒表的声音,若能听到的距离缩短或完全听不到,则有听觉损害。此法适用于群体体检时初步筛选。

言语测听法

言语听力可反映实用听力。常用耳语法,一般体检,包括招生、招工、兵役和司机年检等均采用此法。耳语发声是用呼气后的余气发日常用语,听力正常者能听5米距离;有听力障碍时能听距离缩短。现代临床测听学上所谓的言语测听法系根据特制词表发出口声或用录声磁带放声与听力计相结合的测试法,语声强弱可由听力计的听力级衰减器任意调节,从而测出受检耳的言语接受阈和言语识别率。还可将测试用语用电声技术使其发生畸变,观察受检者的感受能力。

音叉试验

分两种:气导试验是将击响的音叉置于受检耳外耳道口,通过空气传声,并借助中耳的生理功能将声音放大;骨导试验是将击响的音叉以其柄端置于受检耳乳突部。音叉试验的原理基于心理声学上的掩蔽效应,即环境中有声音存在时,人耳对特定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对特定声音的听阈值提高,故正常耳因噪声掩蔽,骨导听力反而不及有传音障碍的聋耳。这在判定耳聋性质(传导性或感觉神经性)有重要价值。常用的音叉试验有下列数种。

①林纳氏试验。即同一耳气导、骨导对比试验。如气导>骨导,为林纳试验阳性(R+);反之,如骨导>气导,为林纳试验阴性(R-)。正常耳和感觉神经性聋耳为阳性,传导性聋为阴性。

②韦伯氏试验。即骨导偏向试验。将击响的音叉柄端置于受检者头顶或前额部正中,感觉神经性聋时,骨导偏向听力较好的一耳;若为传导性聋,则偏向患侧。若两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损害性质相同,程度相等,则无偏向。

③施瓦巴赫试验。即受检耳与正常耳骨导对比试验。若受检耳听到的骨导音时间比正常耳短,则有感觉神经性聋;若听到的时间比正常耳为长,则受检耳为传导性聋。

④宾氏试验。即堵耳试验。先试受检耳气导,在听不到时立即用手指堵塞其外耳道口,造成人为的传音障碍。若此时声音再现,则此耳听力正常或轻度感觉神经性聋;若此耳本来就有传导性聋,则堵耳将对之不发生影响。

⑤盖莱试验。即镫骨功能试验。检查受检耳的镫骨能否活动。将击响的音叉放在受检耳的乳突部,并用咽鼓管吹张球或鼓气耳镜向耳道内加压,若镫骨可活动,加压时可使镫骨运动受限,骨导音将变弱;压力恢复常态,声音又复原,试验为阳性(Gelle+)。若镫骨本来已固定,则加压对之无影响,是为阴性(Gelle-)。

听力计测验法

因所用听力计品种不同而采用相应命名。

①纯音测听法。国际上评价听力即评定耳聋程度的通用方法。所用听力计通常为诊断用纯音听力计,可通过气导耳机和骨导器输出9~11个倍频程和半倍频程纯音信号。按一定操作规程测出两耳的气导听阈及骨导听阈,在专用听力表上绘制出听力图。根据图形和两耳听力是否对称可推断某些耳聋的病因。应用纯音听力计的固有或附加装置可作一些特殊试验,如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音衰变试验等,可借以推断听觉系统的神经损害是在耳蜗或蜗后。

②筛选听力计测听法。筛选听力计一般用单耳机;测试音有 500、1 000、2 000和4 000赫四个音频;听力级有25、40、60分贝三档或再加70分贝共四档。可用于一般体检和小儿听力筛选。

③自描听力计测听法。又称贝凯西测听法。纯音信号可连续变频,音强也连续变化,由受检者按测试音信号自行转换调节开关,记录器可记录受检耳的听阈曲线。此项测听法只测气导,每一耳均用连续音和断续音各测出一条听阈线,两条听阈线的位置关系有助于病变的定位诊断。

④游戏测听法。将筛选听力计或简单发声装置与儿童玩具结合制成玩具听力计,在游戏中测出儿童听力损失程度。

⑤声导抗测听法。导抗听力计发出强声可引起镫骨肌反射,此项试验不仅有助于中耳疾病的诊断,对于鉴别器质性耳聋或功能性耳聋以及面神经损伤的定位有重要意义。

⑥电反应测听。观察人耳接受声刺激后在听觉系统外周和中枢不同部位诱发的生物电效应。临床常用的主要是耳蜗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反应。

言语测听、音叉试验、纯音测听依据受检者主观判断作出相应反应,故属主观测听法;声导抗测听和电反应测听系听力计自动记录,称为客观测听法,故可用于婴幼儿;在不合作的小儿,电反应测听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测得的听阈值,比实际的纯音听阈高10~20分贝。

带听力测验法字词语

带听力测验法字成语


上一字:助听器
下一字:耳检查法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