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损伤意思解释
手部损伤( hand injury ),因外部因素或手的过度使用所引起的手部各种损伤。手部创伤占全身创伤的1/4强,占四肢创伤的1/3强。手部创伤按性质分为刺伤、切割伤、撕裂伤、积压伤及火器伤等。
手部创伤的处理
一般争取在8小时内施行清创。清创应由外向内,由浅而深,先除去游离骨片、异物及切除无活力的组织,仔细止血,把污染伤口变成清洁无菌的伤口,处理后多数病例均能获得一期愈合。抗生素对防止伤口感染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依靠抗生素而把处理新鲜伤口的时间任意延长或对清除创面草率处理。伤口处理越早,清创越细致,预后就越佳。如伤口已超过12小时以上,污染较重,有炎症侵袭深部组织的可能,则不必勉强缝合伤口,可简单清创并用消毒的生理盐水纱布外敷,待二期缝合。若伤缘皮肤整齐,血供良好,则无须切除创缘,以免缝合后伤口紧张或局部肿胀引起伤缘坏死感染。
手切割伤
单纯皮肤缺损。如创面基部仍有保留血供的软组织,肌腱和骨骼也未外露,只需游离植皮即可。如有小部分肌腱或骨骼外露,可用附近有血供的皮下组织将其覆盖,再行游离植皮;伴有较大缺血组织外露时,需用带蒂皮瓣或缩短指骨闭合创面。指端缺损,指甲及甲床仍完整,近段甲床残存在1/3以上,远端指间关节仍完整,应行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的皮瓣最好从手部切取,如邻指、岛状皮瓣等,皮肤质地相近,不得已时再选用胸、腹部或臀部皮瓣。拇指指腹缺损可用示指背侧皮肤作邻指皮瓣和带血管的皮岛转移,或中、环指中节背侧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是作邻指皮瓣或利用指固有动脉作逆行岛状皮瓣的指征。对拇指及其他四指具体修复方法为:①拇指指端掌侧软组织缺损。拇指的功能占手部功能的50%,在处理拇指损伤时,须尽力保存其完整性,恢复其原有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可进行拇指局部皮瓣推进术,适用于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在1厘米以内,深部组织未裸露时。拇指指腹缺损,其缺损范围在1.5~2.0厘米,并有肌腱外露者,可采用食指皮瓣移植修复创面。食指背侧岛状皮瓣移位术适用于拇指掌侧或背侧软组织缺损,其范围超过2厘米,且深部组织裸露者。②其他四指指端掌侧软组织缺损。手指指端掌侧软组织切削伤,软组织缺损在1厘米,深部组织未暴露者,一般采用中厚游离皮片覆盖创面,但食指的功能较差,采用食指局部皮瓣推进术较为满意,指端皮肤感觉正常。
创伤性截指伤
创伤截指后,可残留一部分指甲、指骨或关节面外露,甚至屈、伸肌腱完全断裂,同时血管、神经损伤。若断指远段完整,首先需考虑断指再植术〔见断肢(指)再植〕。若离断指体软组织损伤严重,则需根据受伤部位区别处理。①拇指创伤性截指。如指端部分创伤性截指,其创面软组织较健康而又不能直接缝合时,可采用中厚皮片修复。拇指末节部分或全部创伤截指,其创面有骨质外露时,不宜切除部分指骨而直接缝合,最好采用中指横侧交指皮瓣移植术。对拇指近节部分创伤性截指,宜尽可能缝合皮肤争取一期愈合,考虑到拇指的长度对功能有一定影响,二期可施行拇指提升术。间隔2~3月后再行第一指蹼“Z”改形术。拇指掌指关节截指或掌骨部分截指,则缝合伤口,争取一期愈合。②其他四指创伤性截指。截指后保留的长度对手的功能非常重要,在近侧指关节平面以下截指,则所丧失的功能与所截去的长度成正比。截除得越多,其功能越差。应尽量保留其长度。对末节指骨部分截指,宜采用手指二侧“VY”皮瓣推移覆盖创面。截指平面在近侧指间关节以上时,所留残端用处较少。中指或环指近侧指间关节以上截指时,所保留的近侧指骨有防止抓物外漏的功能。掌骨有保持手掌宽度、加强握力的功能,倘使在掌骨头平面以上截指,不但手掌宽度变窄且握力减弱。示指或小指截除后,如果软组织较多,则可保留掌骨头,并行单纯缝合。如果软组织较少,可切除掌骨头后,直接缝合,外形较为美观。
手指各节均有伸、屈肌腱,若创伤性截指的平面在其肌腱抵止部平面以上,不能将切断的伸肌和屈肌肌腱的断端在残端上施行对端缝合,以免影响残端或其邻指的活动。为了避免神经断端与附近组织发生粘连,产生疼痛,应将神经断端向外拉出一部并切除,使断端回缩至疏松结缔组织中,以免发生粘连。截指在关节平面时,必须切除软骨面并将指骨残端修整成末节指骨状,然后再进行缝合。截指残端皮肤要柔软光滑,不要与骨断端粘连,在皮与骨之间要以脂肪隔离,使皮肤能自由活动,并保证感觉正常,经得起长期摩擦。手指掌侧皮肤比较耐磨,截指后应保留较长的掌侧皮瓣,将创口缝缘置于手指背侧,避免产生的瘢痕纤维与皮下组织粘连,缝缘不宜过紧,以免影响手指活动,应在手指屈曲位时缝合创缘。
拇指缺失后将严重影响手的捏、握和抓的功能;同样,拇指虽健全,但其他手指全缺,也会发生障碍。因此再造拇指或示、中指甚为必要。对拇指和手指再造可进行手指移位术,即将正常或受伤的手指,连同其血管、神经及肌腱等移植于拇指。如此再造替换的拇指具有血供或感觉,能屈伸,外观亦较满意。如患手手指不具备移位条件,还可将患者的足趾移植于拇指或手指。
指撕脱伤
主要伤及软组织,包括皮肤及肌腱。可为片状撕脱或套状撕脱,其处理方法与效果亦各异。①套式撕脱性损伤。手指的血管和神经常随皮肤一并撕脱。对单纯拇指套状撕脱伤,可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撕脱皮肤原位再植;或从示指指背作一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拇指掌侧,再以前臂带蒂皮瓣修复拇指背侧;或以桡动脉为蒂,行前臂逆转皮瓣或筋脉瓣修复整个脱套拇指。全手及前臂全部皮肤撕脱伤,如创面仍保留血供,可用游离植皮覆盖。对无血供的手指可埋于腹部袋状皮瓣下,5~6周后,俟毛细管再生可以接受游离植皮时,再将伤手去除皮片覆盖。脱套的2~5指不宜都保留,只保留近侧一节半到两节即可。全手套式撕脱伤十分严重,因合并肌腱、关节的裸露,可用腹部袋状皮瓣埋藏术,治愈后的手指掌指关节能保存部分活动,指间关节基本强直,但尚能起到一定范围的持物功能。②手背撕脱性损伤。手背皮肤柔软,松弛,富有弹性,能适应各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活动。倘使皮肤撕脱,其近端仍有联系,而撕脱皮肤面积不大,有足够的血供时,可考虑将撕脱皮瓣缝回原处。如果撕脱皮瓣较大,远端血供有一定影响,而皮瓣本身尚无捻挫伤,可考虑将部分皮瓣切下或仍保留其蒂部,剪去皮下脂肪至真皮,呈中厚皮片,重新覆盖创面缝合。如果手背皮肤全部撕脱,与伤口并无联系,须按损伤部位的深浅,选择植皮的类别。如果皮肤撕脱,而伸肌腱仍保留一层结缔组织,可用中厚皮片移植遮盖创面,缝合植皮时应保持皮片适当的松紧度,将掌指关节固定于屈曲位,预防日后瘢痕挛缩影响手指的屈曲活动。
指挤压伤
在重度挤压伤的皮肤,真皮层的血管常被压力毁坏,临床上这部分皮肤虽常无发绀或其他颜色的改变,但活力常有问题。手部轻度挤压伤多见于手指或指端,除指腹偶有裂伤外,多数仅在皮下或甲下有出血或血肿。在处理上主要是消除肿胀减轻疼痛,采用热敷,抬高患指,穿刺血肿或切开引流,必要时拔除指甲。此种损伤愈合后深部组织常形成大量瘢痕,遗留较严重的晚期功能障碍。重度挤压伤不仅有皮肤、皮下脂肪损伤,常造成多发腕、掌骨骨折、移位及大量深部组织如血管、神经、肌腱、肌肉的严重捻挫伤,全部被机器压碎,手部外观完全变形;同时在挤压的过程中随着机器的旋转,常合并软组织破裂和撕脱性损伤。伤指很快发生严重肿胀、血液循环障碍和坏死。治疗这类损伤,如果只注意整复骨折和缝合皮肤裂伤常招致失败。清创时要探查深部组织,切除一切被捻挫失去活力的组织,特别是骨间肌,要切开有关的深筋膜和肌间隔,伤口内放置引流。骨折复位后需内固定,防止肿胀后移位。敷料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发生血供障碍。这类损伤在处理上大部分需要截肢。
带手部损伤字词语
带手部损伤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