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意思解释
慈姑(汉语拼音:Cigu;英语:arrowhead),泽泻科慈姑属宿根性水生草本,又称剪刀草、燕尾草等。以球茎作蔬菜食用。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1米。叶戟形,为根出叶,具长柄。短缩茎,秋季从各叶腋间向地下四面斜下方抽生匍匐茎。顶端着生膨大的球茎,呈球形或卵形。顶芽尖嘴状。总状花序,雌雄异花。
分布
产地分布: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并广布亚洲热带、温带地区,欧美也有栽培。
国内分布: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在南方各省有栽培,但亦为田间杂草。
国外分布:欧洲,北美至亚洲。
价值
营养价值
茨菰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和钾、磷、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更主要的是,茨菰还具有益菌消炎的作用。中医认为茨菰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所以茨菰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还能够败火消炎,辅助治疗痨伤咳喘。
药用价值
慈姑性微寒,味苦,具有解毒利尿、防癌抗癌、散热消结、强心润肺之功效。可治疗肿块疮疖、心悸心慌、水肿、肺热咳嗽、喘促气憋、排尿不利等病症。而且,慈姑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较多,能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增强肠胃的蠕动,增进食欲,保持良好的消化,对于预防和治疗便秘最佳。
观赏价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载,慈姑一根生12子,即是说茨菰一根有12个果实;而事实上慈姑一根多者有15个,少者也不会少过6个。慈姑是水生的草本植物,大者如杏,小者如粟。2012年优良品种的是生于广东的“白肉茨菰”。茨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形奇特,适应能力较强,可做水边、岸边的绿化材料,也可做为盆栽观赏。慈姑自古至今别名甚多,最通用的又叫做“芽菇”。
栽培
栽培的慈姑有中国慈姑、日本慈姑和美国慈姑3个变种。性喜温暖,用顶芽繁殖。球茎形成期适温为10~20℃。昼夜温差大,日照良好,有利球茎发育。球茎自膨大至成熟约需25~40天。栽培时切取球茎成熟、肥壮的顶芽,进行扦插育苗。新叶、匍匐茎抽生时追施氮肥;球茎膨大前增施磷、钾肥。主要害虫有蚜虫、稻飞虱等,病害有黑粉病、叶斑病等。
带慈姑字词语
带慈姑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