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意思解释
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以医学检查、诊断为目的的现代影像技术。包括传统X射线诊断学、计算机X射线体层成像(CT)和几项影像学新技术,如B型超声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又称诊断影像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不但可用于诊断,亦用于治疗。
传统放射诊断学
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了重要作用。但它有几个缺点:①对人体内病理变化的反映不够灵敏,对人体内密度变化的分辨力差,如脑内出血及梗死的鉴别,内脏肿瘤的早期发现均受到限制。②常规X射线检查只能显示身体脏器纵轴的平面投影,立体显示受到限制。③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不能显示,如较小的肿瘤、轻度炎症、水肿、少量出血等。
计算机X射线体层成像(CT)
CT扫描与X射线摄影不同,不是将人体内部结构直接投影在照片上,而是用X射线对检查部位进行体轴水平面的扫描(见CT成像)。
B型超声显像
与CT同时发展起来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超声波通过人体,遇到不同脏器、组织的交界面时,声波就产生反射、折射,把接收到的回波经过处理即可形成图像。特点是:①操作简单。②没有放射线。③比CT经济。④对人体内病变的形态学及功能性变化均可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不足之处是对个别检查部位、个别疾病(如成人颅内病变),仍受骨骼的干扰,病变显示不清楚(见超声诊断)。
磁共振成像(MRI)
对器官及组织影像的对比度和敏感性比CT高,可显示一些在CT上不显示的病变,如肝癌周围的子灶、脑白质轻度变性、较小的脑肿瘤等。对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也比CT胜一筹(见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20世纪70年代末期,努德尔曼等把电子计算机与常规血管造影相结合,推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它对某些有常规血管造影禁忌者也可进行检查。后来从静脉法DSA又进一步发展到动脉插管法,这与常规造影相比用药量少,浓度低,减少病人的反应,影像质量更清晰。
介入放射学
1967年马戈利斯首先提出,其含义有两种:①应用放射诊断学的器械、技术和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②应用放射诊断学技术作为导向穿刺手段,取得组织学(包括病理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资料,以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诊断。它不同于不用放射诊断技术导向的穿刺活检。介入技术不但能解决一些疾病的诊治问题,而且方法简便,危险性小,效果良好(见介入疗法)。
带医学影像学字词语
带医学影像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