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意思解释

白芷(拼音:bái zhǐ;拉丁文:Angelica dahurica; Chinese angelica),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名香白芷走马芹兴安白芷。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中国东北及华北有野生。根入药为中药材白芷,在国内均为栽培,可分为两大类型:①主产四川的称为川白芷,产浙江的称为杭白芷,其原植物皆为杭白芷;②主产河北的称祁白芷,产河南的称禹白芷,其原植物皆为祁白芷。有散风祛湿,排脓止痛的功能。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充足的阳光,以砂质壤土为宜。须用当年的种子繁殖。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量1-1.5千克。苗高约12厘米时定苗。抽薹时须进行摘薹。夏秋叶片发黄枯萎时为收获适期,将根挖出除去泥土后及时晒干。

形态特征

株:植株高达2.5米;

根: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黄褐色,有浓香;

茎:茎中空,带紫色;

叶:基生叶一回羽裂,有长柄,叶鞘管状,边缘膜质;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裂,叶柄长达15厘米,叶鞘囊状,紫色;叶宽卵状三角形,小裂片卵状长圆形,无柄,长2.5-7厘米,有不规则白色软骨质重锯齿,小叶基部下延,叶轴成翅状;

花:复伞形花序径10-30厘米,花序梗、伞辐、花梗均有糙毛;伞辐18-40(-70);总苞片常缺或1-2片,卵形鞘状;小总苞片5-10,线状披针形,膜质;萼无齿;花瓣倒卵形,白色;花柱基短圆锥形;

果:果长圆形,长4-7毫米,无毛,背棱钝状突起,侧棱宽翅状,较果窄;棱槽油管1,合生面油管2;

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伞形目 Umbellales

伞形科 Umbelliferae

当归属 Angelica

药用价值

来源

该品为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毫升,振摇5分钟后,静置20分钟,分取上清液1毫升,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2)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3毫升,振摇,滤过。取滤液 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纳米) 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毫升,浸泡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1毫升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毫升各含1毫克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微毫升,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 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纳米)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之。

②《纲目》:今人采(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性味

辛,温。

归经

入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阴虚血热者忌服。

附方

1.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2.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百一选方》都粱丸)

3.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4.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5.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6.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百一选方》)

7.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8.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医方摘要》)

9.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本草衍义》)

10.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11.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

12.治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

治疗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取白芷2两、冰片2分,共研成末,以少许置于患者鼻前庭,嘱均匀吸入。治疗牙痛20例、三叉神经痛2例,显效时间最短1分钟,最长10分钟;治疗头痛21例,有效20例;神经衰弱头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钟内显效。或以白芷60克,防风26克,细辛5克,加工制成注射液80毫升,分装灭菌后供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疗20多例,亦效。另外,本品和紫草、白蜡、忍冬藤、冰片及香油(麻油)配制成白芷油,可治烧伤。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lg相当生药lg)4g/kg,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0.01)。

解热镇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对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米g/kg类似,P<0.001。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灌胃给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抗白芷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01和0.01。

解痉作用: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异欧前胡素还能增加兔子宫的收缩力和蚯蚓肌的紧张性。东莨菪素对雌激素或氯化钡所致在体或离体大鼠子宫痉挛有解痉作用,其ED50为0.09米g/kg。

对心血管的作用:本品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对猫有降血压的作用,50米g/kg降低动脉压50%,作用维持时间为1.5小时。异欧前胡素与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猫动脉压降低的时间延长5-10倍。还能降低离体蛙心的收缩力。

抗菌作用: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氧前胡素体外试验对11种菌株有抗菌作用;欧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米IC为100米cg/米l。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光敏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射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为最强,香柑内酯次之,异欧前胡素乙较弱。光敏活性物质可用来治疗白癜风。异欧前胡素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临床用红斑量测定证明有效。

抗癌作用:异欧前胡素和自当归素具有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异欧前胡素的ED50 100μg/米l。

抗辐射作用:白芷甲醇提取物1g/kg于X线照射前5分钟腹腔注射,对小鼠皮肤损害有防护作用。

其他作用:小量白芷毒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都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景使用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

化学成分

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

主要为香豆素类(cou-marins),含量为0.211%-1.221%,其中主要有氧化前胡(oxypeucedanin)0.06%-0.43%,欧前胡素(imperatorin)0.1%-0.83%,异欧前胡(isoim peratorin)0.05%-0.15%。其他香豆素类成分有白当归素(byakangelicin),白当归脑(byakangelicol),脱水比克白芷素(anhydrobyakanrgelic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伞形花内酯(umbeliferone)等。

此外,卢嘉等在杭白芷药材中首次分得佛手酚(bergaptol)、广金钱草碱(desmodimine)。白芷中分得的水溶性成分有棕榈酸(palmiticacid)、豆甾醇(stia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in)等。

挥发成分

通过对不同商品白芷的挥发油研究,鉴定出69种化学成分,主要有3-亚甲基-6(1-甲乙基)-环巳烯(cyclhexene,3-methyl-ene-6-(1-methylethl),)、十八碳醇(octadecano)等。将白芷挥发油按适当比例溶于乙酸乙酯,用气质联用从中鉴定了82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有环十二烷、土青土香烯酮(2)、11,14-二十碳二烯酸甲脂、十四醇乙酸脂等。

微量元素

对日本白芷用原子发射光谱测定了K、Na、Ca、米g、Fe、米n、Zn、Cu等元素的含量。测定白芷中Ca、Cu、Fe、Zn、米n、Ni、Co、Cr、米o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Fe、Ca、P的含量较高,其对人体有害的Pb、Cd含量极低,不会中毒,副作用也较小。

参考

植物·A、植物·B、植物·C、植物·D、植物·E、植物·F、植物·G、植物·H、植物·J、植物·K、植物·L、植物·M、植物·N、植物·O、植物·P、植物·Q、植物·R、植物·S、植物·T、植物·W、植物·X、植物·Y、植物·Z

带白芷字词语

带白芷字成语


上一字:黄连
下一字:川芎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