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说意思解释
《陶说》(汉语拼音:Tao Shuo),清代陶瓷著作。是记载景德镇造瓷情况的书,以蒋祈《陶记》为最早而最为系统。清人朱琰《陶洗》虽是记述我国历代陶瓷发展的重要著作,但其主要内容仍是以景德镇为重点。考古学家认为《陶说》是全面阐述我国陶瓷史的第一部著作。作者朱琰,字桐川,别号笠亭,浙江海盐人。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公元1766年)进士。朱琰著作丰富,他不止是一位文学家,古文字学家, 诗人,艺术家,还是一位博古百格论之士,学而求实用。朱琰编写《陶说》的目的也在这里。
朱琰,即朱炎,字桐川,号笠亭。浙江海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阜城知县。
《陶说》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后曾多次重刻。书分6卷,以叙述景德镇窑为重点。
卷一《说今》,记清前期景德镇窑瓷器的面貌及种类,并附《陶冶图说》,图20幅,每图有文字说明,简要描绘制瓷过程,凡涉及原料,均指明产地。
卷二《说古》,叙述唐宋以来著名瓷窑,并记釉彩种类、装饰技法和纹饰题材,还涉及对其他工艺美术种类的仿造等。
卷三《说明》,据文献对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各时期的瓷窑分别叙述。
卷四至卷六均为《说器》,对唐以后各朝代的各类器皿多有涉及,旁征博引,详为考订。
《陶说》对研究中国陶瓷有重要参考价值,19世纪以后,亦为欧洲学者所重视,被译为法文、英文等多次出版。
带陶说字词语
带陶说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