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意思解释
景德镇瓷(汉语拼音:jǐng dé zhèn xué cí),(英语:Jingdezhen Porcelain),江西景德镇地区生产的瓷器。景德镇因盛产名瓷被称为瓷都,产品以日用瓷和艺术陈设瓷为大宗,此外还有建筑卫生瓷、高低压电瓷、化工用瓷、纺织用瓷等。著名的日用瓷品种有青花瓷、玲珑瓷、颜色釉瓷、粉彩瓷和薄胎瓷等。产品造型有碗、盘、杯、壶、坛罐、瓷板、瓷雕等十几大类和众多的装饰画面。产品远销海内外。
景德镇原名新平,又名昌南镇。汉代开始生产陶器。唐武德年间进贡所产瓷器于朝廷,博得“假玉器”的称号。五代时昌南镇所产瓷器质白细腻,釉面光亮,白度达70%,吸水率和透光度接近于现代瓷质标准。北宋景德年间,昌南镇烧制的御用瓷器光致茂美,四方仿效,昌南镇从此改称景德镇。南宋时期,景德镇大量吸收外来制瓷技艺,集全国名窑之大成,使产品和装饰日趋丰富,创制出影青釉刻花瓷。元初设立浮梁瓷局,生产色似鸭蛋壳的卵白釉瓷。制坯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坯料中氧化铝的含量,减少制品的变形,烧造出青花、釉里红、霁蓝釉、大缸等产品。明初,官府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生产御用瓷器。同时民营瓷业也很兴旺,出现官民竞市的繁荣景象,创造出祭红、斗彩、孔雀绿、娇黄和矾红描金等产品,海外贸易逐渐扩大。清代康熙年间的五彩、珐琅彩,雍正年间的粉彩、墨彩,乾隆年间的青花玲珑都颇负盛名。鸦片战争后,国外陶瓷器在中国倾销,景德镇瓷业日趋衰落。
20世纪50年代,景德镇的瓷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开始以重油或煤气为燃料,利用蒸气、远红外线或窑炉余热进行干燥,实现矿山开采与生产工艺的机械化和半自动化。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主要生产碗、盘、壶等单件瓷逐步转向高档成套瓷的生产。企业由作坊发展到现代化装备的大厂。
景德镇制瓷原料主要为当地的优质瓷石、高岭土、釉石、石灰石和少量釉灰等,用机械设备加工成精细的坯泥和釉浆。陶瓷器成型多采用滚压、旋压、拉坯、印坯、雕塑、注浆等方法。半成品坯经修坯后上釉,装入窑炉中,在1,280~1,350℃高温下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坯、釉中的三氧化二铁在还原气氛中转变成氧化亚铁,形成景德镇瓷半透明度好、敲声如罄、釉面白里泛青的绢云母质瓷的独有的特色。
带景德镇瓷字词语
带景德镇瓷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