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意思解释
德国教育,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引进了教师需要国家认证的资格(1810年),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1812年,普鲁士开始设置中等学校的升学考试(这在1788年已被发明);到了1871年,整个德意志帝国都接受了这种制度。
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
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
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
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苏联、法国、英国、美国)在各自的占领区设置他们自己想法的教育系统。当西德在1949年取得部份独立后,在其新宪法授与各州政府教育的自治权,而教育体制主要以联邦主义为其核心概念,强调各邦的文化独特性Bildungshoheit,因而至1955年之前,各邦皆致力于将每个地方不同的教育体系同化,使各邦皆有各自成体系的教育结构。但这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复杂和多样的学校系统,许多学生必须到其他不同的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
随后人们开始针对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结构进行一些讨论与研究,在1973年时便产生了第一个“教育计划Bilsungsgesamtplan”,主要致力于教育体系的改革与扩大发展,然而这个计划的许多目标都尚未达成,因此德国直至今日都还持续进行教育改革的脚步。
现今德国教育体系主要分为五个部份:
基础教育层级Primarstufe:
教育体制开始的前四年,有些邦是六年或是在第五以及第六年有独立的Orientierungsstufe。
第二级初阶Sekundarbereich I:
在结束小学阶段後进入此层级,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职业预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
第二级进阶Sekundarbereich II:
衔接文理中学第二级初阶的学生以及职业教育再深化的教学内容。
第三级高等教育 Tertiarbereich:
分为传统大学、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等形态。
衍生教育Quartaerbereich:
含括现行学校教育体制以外的教育范筹,以及非制式规定的、私人性的、职业性的继续教育。
带德国教育字词语
带德国教育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