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意思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汉语拼音:xinɡweizhuyi xinlixue;英语:behavioristic psychology),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创建人为J.B.华生。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华生认为,人的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心理现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但他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J.R.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视为人适应环境的手段。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像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视为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视为关于自己心理活动的经验,这样便抹杀了W.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也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K.S.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行为主义在研究方法上摒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华生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I.P.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基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对婴儿的情绪行为进行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宣称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了很多人文科学中,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于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那种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他的一些后继者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
带行为主义心理学字词语
带行为主义心理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