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电影意思解释
散文电影(film prose),20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与诗电影相对而言的艺术流派和电影样式。苏联散文电影的主要代表S.Y.尤特凯维奇、S.A.格拉西莫夫主张电影向散文学习,认为电影艺术的中心任务是塑造能够使观众喜爱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人的行为、人的相互关系、人与事件的相互关系;形象只有通过与其他人的相互关系、与事件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创造出来。代表作品有《夏伯阳》(1934)、《列宁在十月》(1937)、《马克辛三部曲》(1935、1937、1939)等。这些影片或塑造革命领袖形象,或描写英雄人物的思想发展和性格成长。40年代以后,与“戏剧电影”相对而言的散文电影,以美国影片《公民凯恩》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开端。这类影片不遵循传统的戏剧结构形式,不采用贯串完整的情节冲突,而是通过多种叙事方式,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接近生活的本来形态,以造成亲切可信的艺术效果。它们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与松散的散文结构中自然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因素。中国在20世纪30~40年代拍摄了《马路天使》(1937)、《十字街头》(1937)、《万家灯火》(1948)等具有散文电影的某些特点的影片,1982年拍摄的《城南旧事》被认为是散文电影的典型之作。
带散文电影字词语
带散文电影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