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ú chī
牛齝
亦称“ 牛转草 ”。 即齝草。牛反刍出来的草,中医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牛齝,治反胃噎膈,虽取象回噍之义,而沾濡口涎为多,故主疗与涎之功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齝草,一名牛转草,即牛食而复出者。”
牛齝
- 词语读音niú chī
- 词语注音ㄋㄧㄨˊ ㄔ
- 繁体字形
基本解释
牛齝 niú chī ㄧ 牛齝 亦称“ 牛转草 ”。 即齝草。牛反刍出来的草,中医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牛齝,治反胃噎膈,虽取象回噍之义,而沾濡口涎为多,故主疗与涎之功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齝草,一名牛转草,即牛食而复出者。”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亦称"牛转草"。 2.即齝草。牛反刍出来的草,中医可入药。网络解释
牛齝
niú chī ㄋㄧㄨˊ ㄔㄧ牛齝
亦称“ 牛转草 ”。 即齝草。牛反刍出来的草,中医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牛齝,治反胃噎膈,虽取象回噍之义,而沾濡口涎为多,故主疗与涎之功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齝草,一名牛转草,即牛食而复出者。”
带牛齝字词语
带牛齝字成语